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宁明期中)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宋朝实行(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重文轻武政策 C . 文化专制政策 D . 开放对外政策
  • 1. (2024七下·宁明期中) 王安石说:“先王以农为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措施是(   )
    A . 保甲法。 B . 方田均税法 C . 农田水利法 D . 募役法
  • 1. (2024七下·从江期中)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指(  )
    A . 保甲法 B . 方田均税法 C . 募役法 D . 农田水利法
  • 1. (2024七下·从江期中) 为了解北宋初年的统治政策,王老师在某资料上节选了下表的史料。可见宋初(  )


    考试次数

    合计取士人数

    年均取士人数

    贡举

    81

    600 352

    360

    武举

    28

    868

    5

    A . 科举考试几乎停止 B . 政府放松军事设防 C . 文臣才能高于武将 D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权力分化·中央集权】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共同议政。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田面积大大增加,灌溉民田达到3 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 . 扭转了政府财政危机 B . 提升了军事实力 C . 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 . 促进了农业发展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北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影响的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举措

    影响

    A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情况重现

    C

    对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

    D

    地方设立转运使

    有效地监控地方知州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 . 控制军权 B . 强化君权 C . 集中财权 D . 杯酒释兵权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在复习宋朝的历史时,某同学有着如下笔记。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宋元时期,国家在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风貌。老师围绕相关内容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 (1) 任务一 【对比材料——见证民族关系】

      材料一

      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请写出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2. (2) 任务二 【解读材料——汲取治国智慧】

      材料二

      有鉴于百余年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教训,宋太祖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作为巩固本朝统治的根本方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为“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材料三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上实施了什么制度

    4. (4) 任务三 【史论结合——阐述对外交往】

      材料四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