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都昌期中)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 )
    A . 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 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C . 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 D . 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制度
  • 1. (2024七下·都昌期中)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公元 626 年

    公元 630 年

    公元 641 年

    公元 649 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 . 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 . 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 . 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 . 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 1. (2024七下·余江期中) 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齐桓公称霸        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        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 (2024七下·余江期中) 王晓撰写的历史小论文中的关键词有“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他研究的人物是( )
    A . 武则天 B . 唐太宗 C . 慈禧太后 D . 唐玄宗
  • 1. (2024七下·余江期中) 重庆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宝通”钱币。该钱币铸造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隋朝 D . 唐朝
  • 1. (2024七下·余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的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1)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 1. (2024七下·于都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隋朝)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亦不减数百万。

      ——杜佑《通典·食货典》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时期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

    2. (2) 材料二 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实现“使民衣食有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此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 (3) 材料三 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2)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国(今属越南)而得名。性早莳(栽种)、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宋代引入的这一新作物品种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其有哪些特点?

  • 1. (2024七下·于都期中)  开元四年,唐玄宗召新选任的县令人大明宫宣政殿,由他亲自出题考试,考察县令是否通晓经国治民之道,结果有45人被撤职。由此可以看出,唐玄宗( )
    A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B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C .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D . 整顿吏治,注重考核
  • 1. (2024七下·于都期中)  某节历史课上,同学们在表演课本剧,其剧情分别是:帝后共朝政、明堂独自问政、开创殿试制度、亲自选拔人才。据此判断,这一课本剧的名称是(   )
    A . 《隋代悲歌》 B . 《贞观长歌》 C . 《一代女皇》 D . 《杨贵妃秘史》
  • 1. (2024七下·萍乡期中)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1. (1) [杰出帝王]  材料一:

      图1  隋文帝                                        图2  唐太宗                                                图3  唐玄宗

      材料一中三位杰出帝王,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位,概括说出其主要功绩?

    2. (2) [重大工程]  材料二:

      图4大运河                图5长安城

      根据图4,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么?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

    3. (3) [制度创新]

      材料三: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

    4. (4) [对外交流]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