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赤坎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清明上河图》局部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展现了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大运河》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二  贞观九年,皇帝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1. (1) 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2. (2) 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示意图中中心点①与南端点②分别指的是哪里?根据材料,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3. (3) 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 1. (2024七下·赤坎期中) 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现有湛江某历史学习小组通过收集与学习唐诗,对唐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材料一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

    ——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材料二

    序号

    1

    2

    3

    4

    5

    作者

    白居易

    柳宗元

    李白

    孟郊

    杜甫

    诗名

    《登观音台望城》①

    《鼓吹铙歌·高昌》

    《哭晁卿衡》②

    《登科后》

    《春水》

    诗歌节选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注:①观音台为长安城中的高台

    ②晁衡是唐朝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

    1. (1) 材料一这首诗提到了两个唐朝的盛世,请按时序分别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
    2. (2) 材料二某同学收集了一组唐诗,他认为这些唐诗,每一首都与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诗歌1的范例,在诗歌2-5中任意选择两首诗歌分别进行说明(说明: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

      【示例】

      诗歌1,诗句反映了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3. (3) 某同学认为材料二中五首诗歌分别代表唐朝以下方面的发展,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各方面进行了拓展、补充,请仿照示例帮助这位同学补充上其他方面相关的事例。

      示例:城市发展扬州是当时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民族交融;中外交流

      制度发展;农业发展

    4. (4) 学习了材料二中的唐诗,请你帮这个历史小组概括出唐朝的基本特征。
  • 1. (2024七下·赤坎期中) 唐玄宗即位时,曾把新上任的县令200人,重新召集到大殿上,亲自出题考试,将不及格者革职,让他们重新学习。这反映了唐玄宗( )
    A . 重视官吏素质 B . 推崇科举考试 C . 注重文化发展 D . 推行税制改革
  • 1. (2024七下·赤坎期中)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宋璟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亲面考生创殿试,减民负担促生产。”这一材料所关联的人物是(   )
    A . 唐太宗 B . 武则天 C . 唐玄宗 D . 唐高宗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   )
    A . 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 治国理政须加强对百姓的监督 C . 加强统治须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D . 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
  • 1. (2024七下·文山期中) 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山东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创立殿试制度的是( )
    A . 武则天 B . 唐玄宗 C . 唐太宗 D . 隋炀帝
  • 1. (2024七下·文山期中) 他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他是指哪一位皇帝( )
    A . 唐玄宗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三:正是繁荣的封建经济,奠定了唐文化高度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其次,政治上的长期的统一,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是文化发展的条件……再次,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统治者对于自己文治武功和大一统事业充满了信心,因而采取了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摘编自宋强刚《试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 (1) 材料一描写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请简要概述诗中盛世的表现。
    2. (2) 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
    3. (3) 据材料三,说明唐代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眼中的唐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武则天执政时期下过一个诏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 严惩贪官污吏 B . 提倡节俭 C . 善于纳谏 D . 重视农业生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