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建设模拟) 胡曾与皮日休均是生活在晚唐的著名诗人,他们都对隋朝兴亡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分别留下“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评判。这不同的评判(   )
    A . 反映了隋朝灭亡的原因,否定大运河价值 B . 反映了隋朝灭亡的原因,肯定大运河价值 C . 面对唐王朝的日渐衰颓,提出历史的分析 D . 面对唐王朝的日渐衰颓,缅怀前王朝盛况
  • 1. (2024七下·丰城开学考) 下表所示信息折射出,隋朝(   )

    事 项

    概  况

    出  处

    修通通济渠

    公元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6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修通永济渠

    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1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改造邗沟

    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数十万,数月,修成。

    《资治通鉴·炀帝纪》

    A . 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 百姓赋税沉重 C . 中央集权受到严峻挑战 D . 国家体制优势
  • 1. (2024九下·长沙期中) “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 B . 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 C . 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 D . 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 晋惠帝 B . 隋文帝 C . 隋炀帝 D . 唐玄宗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七下·新宁期中) “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 .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 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 1. (2024·沅江模拟) 下表为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统计表(部分)。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科举制(   )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 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 1. (2023九下·隆昌模拟)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1. (2024·贡井模拟)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其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 血缘 B . 门第 C . 才学 D . 军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