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新兴二模)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 . 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 . 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 . 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 1. (2024·岳阳二模) .“双减"后,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琴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同学们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 . 优美的乐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 1. (2023·常德模拟)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 1. (2023·常德模拟) 小南晚上在家里房间做作业时,突然看到窗外一道闪电出现,2秒后才听到轰轰隆隆的雷声,为了不让雷声影响做作业,小南赶紧关好窗户。请解释小南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和关窗的目的。
  • 1. (2024·南山模拟)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C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运用了相对运动的知识
  • 1. (2024·南山模拟) 铸钱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实践量最大的铸造活动,其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技

    术发明和技术创新。《天工开物》记载:把铜铸造成钱币,是为了便于民间贸易的流通和使用。冶炼时,先把铜放进熔铜坩埚中加热至液态,然后再加入锌,鼓风使他们熔合。铸钱时,铸工用鹰嘴钳把熔铜坩埚从炉子里提出来,另一个人用钳托着坩埚的底部,共同把坩埚内的液体注入模子中、冷却之后再打开框模。这时,只见密密麻麻的成百个铜钱就像累累的果实结在树枝上一样呈现出来。铜钱冷却后逐个摘下,最后进行磨锉加工。磨锉时,用竹条或木条穿上几百个铜钱一起锉,先锉铜钱的边缘,然后逐个锉平铜钱表面上不规整的地方。区别铜钱的成色高低,可以将钱投掷在石阶上,若发出像木头或石头落地的声响,表明成色低,质量好的铜钱,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 

    1. (1) 铜钱的铸造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写出一种)。
    2. (2) 铜在熔铜坩埚中加热至液态,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图是 

    3. (3) 熔铜坩埚的熔点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铜的熔化温度。铸工所用鹰嘴钳外型如下图所示是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4. (4) 对铜钱磨锉加工,铜钱的质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 (5) 判断铜钱的成色是利用声音传递 
    6. (6) 每一枚铜钱做工都非常精细,质量浮动不会超过2%。现有一堆铜钱,先称出一枚铜钱质量m1 , 接下来可以快速得到这堆铜钱的数量。
  • 1. (2024·南宁模拟) 对AI智能音箱发出“增大声音”或“减小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会自动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 B . 响度 C . 音色 D . 传播速度
  • 1. (2024·柳南三模) 声音的产生靠,声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 1. (2024·广州二模)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 . 丙图:城市中的噪声监测仪,数字5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 . 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
  • 1. (2024九下·邵阳模拟) 从2023年3月23日下午,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在太空授课活动采用天地对话方式进行了太空“冰雪”、太空抛物和水油分离等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位宇航员之间可以直接交谈 B .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光速相等 C .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很大 D . 宇航员讲话不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