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镇江模拟) 商周时期,我国就熟练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工匠将青铜原料加热化为青铜液体,再将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原料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内能(增大 / 不变 / 减小),通过浇水帮助其冷却成型是利用水的大的特点,青铜液体冷却成型后,质量(增大 / 不变 / 减小)。
  • 1. (2024九下·镇江模拟)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 .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1. (2024九下·回民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烧水冒出“白气” C . 太阳出,雾消散过程 D . 手烘干过程
  • 1. (2024九下·镇江模拟) 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 1. (2024·玉林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 . 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 1. (2024·贵港模拟) 《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吃结冰的熟土豆,冰是土豆中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1. (1)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为℃,可以判断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 (2) 如图丙,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纸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 (3)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闭合开关,观察到如图12丁所示的情景;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观察到如图12戊所示的情景。比较图丁和图戊,发现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性越(选填“强”或“弱”);小明发现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下端是分散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选填“吸引”或“排斥”)。
  • 1. (2024九下·南京模拟) 海陆风的成因,与以下哪一实验的结论相关(  )
    A .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 B . 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C . 比较冰和烛蜡的熔化特点 D .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 1. (2024九下·南京模拟) 小明同学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以下构建,其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九下·宁德模拟) 海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 海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 B . 雪是云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 C . 积雪液化成水后,汇入溪流流向大海 D . 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不必节约用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