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苍溪模拟) 下表的内容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颁布“推恩令 ”

    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废行省,设“三司 ”

    A . 完善监察制度 B . 开拓国家疆域 C . 强化中央集权 D . 推进民族融合
  • 1. (2024·凤凰模拟)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轱辘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的“孔子”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促使“孔子学说”成为帝国官方教义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分别在文学、战争、航海方面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的?
  • 1. (2024·凤凰模拟)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并以研习儒家经典和礼仪作为升官和补官的条件。这有利于实现(   )
    A . 地方稳定 B . 财政增收 C . 思想统一 D . 民族团结
  • 1. (2024·广水模拟)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创立皇帝制 B . 颁布“推恩令” C . 实行科举制 D . 废除丞相制
  • 1. (2024·沙洋模拟)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 .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 .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 .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 1. (2024·钦州模拟) 据下表可知郡县制和刺史制度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郡县制

    刺史制度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初分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A . 实现了国家统一 B .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 强化了中央集权 D . 促进了民族交融
  • 1. (2024·中山模拟) 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 )
    A . 儒学地位提高 B . 科举制度完善 C . 人民负担减轻 D . 经济管理强化
  • 1. (2024九下·惠州月考) 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 . 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 . 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 . 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 . 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帝王的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 . 该年谱使用年号纪年 B . 该帝王开创了皇帝制度 C . 该帝王在位35年 D . 该帝王巩固大一统王朝
  • 1. (2024九下·江门月考)  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货币中可以探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研究商鞅,小颖准备写一篇题为“商鞅与他的治国之道”的小论文,收集到以下材料。 

    庄王以为币(指蚁鼻钱)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指楚国令尹孙叔敖)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三枚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长约1.5~1.9 cm,宽约1.1 cm,重量一般为2 g左右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

    汉武帝元狩五年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币面铸有“五铢”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五铢

    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开元通宝,“开元”非年号,意思是开辟新纪元,是吉祥语

    材料三 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态及主要表现(部分) 

    基本形态

    主要表现

    A组

    牲畜、皮毛、贝壳、盐块、粮食、工具、布帛等最初的货币,这些货币只是当时市场上诸多商品中的几种,由于广泛需要而最受人们欢迎

    B组

    它以纸张为制造材料,具有象征性,在纸张上加印图案、文字,标明其价值,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行无阻,为大众所接受

    1. (1) 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高祖时期的铜钱与秦、汉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货币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AB组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货币的基本形态,并分析这一基本形态的货币受大众欢迎的原因。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