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毕节模拟)  在我国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人民群众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大工程见证人民智慧】

    图1

    ——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农具革新彰显人民智慧】

    图2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图3

    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 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选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科技成就凝聚人民智慧】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1. (1) 图1工程的名称:,该工程的功能:
    2. (2) “此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南至余杭。其开通的意义:
    3. (3) 分别写出图2和图3生产工具的名称?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生产工具的革新对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4. (4) 四大发明中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和火器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5. (5)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 1. (2024·毕节模拟)  西周时期,天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实行(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1. (2024·毕节模拟)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史料最能印证我国是世界重要原始农业发源地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中使用火的遗迹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D . 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玉琮
  • 1. (2024·沅江模拟)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图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2. (2) 材料二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唐人的文化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3. (3)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中国出现了“永乐之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洋期间,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这对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4. (4) 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一种文明经久不衰的奥秘何在?
  • 1. (2024·湖南模拟) 学习历史要善于抓住关键信息。根据以下信息,判断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 (2024·湖南模拟) 《哈佛中国史》丛书共六卷,其中,前三卷卷目标题如下:

    卷目

    主标题

    副标题

    第一卷

    秦与汉

    早期中华帝国

    第二卷

    南北朝

    分裂的帝国

    第三卷

    唐朝

    世界性的帝国

    书中将“秦与汉”称为“早期中华帝国”,这里的“帝国”含义是( )

    A . 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B . 早期的分封制国家 C .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 D . 封建诸侯割据政权
  • 1. (2024·蔡甸模拟)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 (1) 【精神印记·思想激荡】

      材料一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子曰:“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论语》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 (2) 【政治印记·制度留痕】

      材料二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唐代实行了什么制度?与前朝相比说说这一制度的“进步性”?

    3. (3) 【物态印记·技术创新】

      材料三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宋代改变世界的三项科技发明中任选一项,说说它曾是怎么改变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

  • 1. (2024·蔡甸模拟)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 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B . 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C . 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D . 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 1. (2024·蔡甸模拟)  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 )

    A .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 . 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 .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D . 大面具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 1. (2024·蔡甸模拟)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 . 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 . 以法治国,巩固统治 C . 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 . 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