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1高一下·鹤岗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A . 盖失强援,不能独 B . 能守其土,不赂秦 C .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 . 削月割,以趋于亡
  • 1. (2019高二下·西藏期中) 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 B .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C . 惜其用武不终也 D . 战败亡,诚不得已
  • 1. (2019高二下·西藏期中)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也     道:原因 B . 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彻底 C . 子孙之不甚惜             视:对待 D .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 1. (2019高二下·西藏期中) 以下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獘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 , 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删改)

    【注】①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②悁(yuān):愤恨。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

      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②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③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 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4.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

      ②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 , 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 , 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而愚以为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原文有删改)

    【注】①贲、育:古代战国时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张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张良与能使120斤铁锥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1. 根据要求,默写《六国论》中的相关名句。
    1. (1) 作者在《六国论》中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2. (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 (3)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4. (4)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 1.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 , 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B . 一时间,密密麻麻的牛羊遍布玛多草原,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日削月割地侵蚀着生态。 C . 如此经营,将难以形成合作伙伴对品牌的依赖,以至于他们往往会因蝇头小利而背盟败约 D . 他们早已把主流价值观如弃草芥抛之荒野,结果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