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新化期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是禾下乘凉。以下提高水稻产量的相关措施错误的是( )
    A . 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B . 不同生长期施加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C . 合理密植有利于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 . 播种前需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应选择发芽率高的种子
  • 1. (2023七上·新化期末) 无土栽培(如图)是一种用培养液代替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培养液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和有机物 B .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C . 定期向培养液中通气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D . 无土栽培脱离了土壤的限制,可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 1. (2024八下·邛崃月考) 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A . 根冠 B . 分生区 C . 伸长区 D . 成熟区
  • 1. (2024八下·饶平月考)  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运输该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 . 有机物  筛管 B . 水  导管 C . 无机盐 导管 D . 维生素  筛管
  • 1. (2024·贵港模拟) 现代农业措施之一是在精准调控的温室大棚中,利用培养液进行无土栽培生产各种蔬菜,打破了季节的限制。请结合下面两个示意图(图1表示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图2表示大棚单位时间内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中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温度变化势)分析蔬菜增产提质的原理,回答相关问题。
    1. (1) 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中除要有较多的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外,还要有少量的含等无机盐。

      此外,还要经常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以促进根的作用正常进行,防止烂根。

    2. (2) 蔬菜增产提质的关键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为此,白天要提高蔬菜作用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夜晚要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 (3) 生产上常采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环境温度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根据图1曲线,建议在时左右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根据图2中的曲线,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左右。
  • 1. (2024七下·浠水开学考)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榆树,很多人亲切地称它为“树坚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树坚强”'的生命活动和植物的种植开展了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的A、B、C是“树坚强”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树坚强”适应这样环境的特点是有发达的(填字母)作用弱。
    2. (2) 图乙是植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关系图。图中的光合作用曲线与呼吸作用曲线出现相交点,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是0,其原因是此种植密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分)呼吸作用强度。
    3. (3) 图甲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填细胞结构)。
    4. (4) 图丙是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将图丙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会升高。
  • 1. (2024七下·浠水开学考) 随着教育部“劳动教育”进课堂的号召,中学生的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市许多学校都开辟了教学实践基地。同学们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葡萄、梨树等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某同学在学校劳动实践课上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如图),A植株生长状况比B植株好,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

    2. (2) 某生物学社团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3. (3) 某同学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总结了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4. (4) 植物栽培劳动教育实践后,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植物是我们与大自然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需要保护的“朋友”。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 1. (2024七上·蓬江期末) 某兴趣小组利用包装盒制作水培装置种植菠菜(如图),请回答下列小题。

    1. (1) 菠菜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 (2) 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气,有利于菠菜根部进行(  )
    3. (3) 营养液中加入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  )
  • 1. (2024七上·大祥期末) 民间有许多蕴含科学道理的俗语。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树不怕空心,树怕剥皮”——树皮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C . “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让营养物质更多运向根,让根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D .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光照长,瓜和豆光合作用旺盛
  • 1. (2024七上·大祥期末) 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厨余垃圾和EM菌进行堆肥,几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液肥。该兴趣小组开展了液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

    项目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与稀液肥    ?     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2. (2) 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3. (3)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4. (4) 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你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上述应用,请提出一条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合理建议: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