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1918年初,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大的流感病暴发,造成严重的国际性公共卫生事件。此次大流感持续时间久,波及范围大,危害性极高。在美国,政府疏于管控,未能及时隔离患者,阻断传染源,____应允英法盟国的增兵请求,调派流感重灾区将士前往欧洲作战,致使病毒在国内外四处____。1918年大流感之所以波及全球,危害巨大,除医学界对流感病毒的认知与应对能力不足等因素外,与各国公共卫生管理严重缺位紧密相关。有鉴于此,1920年,英法主导下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针对疫病扩散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予以管控防治。

    人类世界的生存和发展始终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共存演进。各国政府要本着对公共卫生负责为原则,动员充分国家力量,执行隔离防疫政策和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各国政府都要保持足够警惕,不可____,认为病毒毒性轻微或在某个时间段内危害不大就可以放松管控,要针对病毒可能的发展而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英法主导下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4高二下·义乌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主导的植物种植、培育和传播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中多种文化传承交融的华美乐章。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____①____,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家;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如苹果。苹果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____②____,但现代栽培苹果的起源地却在我国新疆天山。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然而近年来,借助转基因技术,大豆“美裔侨民”品种异军突起,改变了今日全球大豆产业格局。千百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人们精心选育、引种和推广种植,也因此在演化之路上脱颖而出,____③____,而且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 1. (2024高二下·义乌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宛如一条舒展的巨龙。江河交织成了密集的血管;山脉构成了坚毅的骨骼;森林生成了丰盈的肉身与苍翠的鳞片;文明则锻造了勇于拓新的灵魂。她是大兴安岭,中国北方的起点。她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缘色屏障她让太行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在此凝聚一心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基建事业____,亟需大量工业材料。大兴安岭林区第一批林业工人,拿着弯把锯和斧头,在莽莽大森林里昼夜奋战,把栋梁之材____地运往祖国各地,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兴安岭林区提倡坚持“一手砍树,一手栽树”的工作方法,让过伐区和荒坡披上“新绿”。进入新世纪,林区坚决执行国家“天保”政策,山林重归自然。如今,林区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带动林下经济、碳汇等绿色产业的全新转型,而相关收益又促进了林业的生态维护。由此看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____。

    大兴安岭不愧为共和国林业长子 , 始终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用深深的家国情怀,在祖国北疆书写绿色传奇。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 (2024高三下·新泰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市区料峭,视野空旷,似乎就我一个人,早早地,仿佛这是常言所说“新的一天”。这“新”之于我,是异地之新。

    那些蒸腾的雾气散发出的早点的味道,让我挪不动腿了。远远地,我仿佛就看见了黄亮亮的油条,还有鲜美的豆浆和千张。①千张在我老家叫干豆腐,软的那种叫水豆腐。②来到寿县,当然要尝一尝豆腐。③豆腐已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风味美食。④豆腐、豆浆、油条,近在咫尺,是一种滋味,叠印在舌尖上,与味蕾产至化学反应。好没出息地,我吞了一口唾沫。千张卷油条,我觉得软硬皆可。我要了一根油条,有些贪婪的样子。

    炸油条的男子望了望我,看我背着那么大的相机,笑了,说他也爱照相,年轻时也买过照相机,那时还是胶卷的,海鸥牌。说过后,他有点羞涩,不好意思,带有青春的惆怅和幸福。我朝店铺里望了一眼,有一疑似老板娘的女人,在不停地收拾忙碌。我故意问是谁,老板笑了,你说是谁。我说,你好眼光啊,那时买相机就是照她吧!想必是被我说中了,他俩乐得不行。这个早晨,一下美好起来。

    1. (1) 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在寿县发明的,寿县是中国的豆腐之乡。”这两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3. (3) 第三自然段中人物对话没有使用引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 (2024高三下·新泰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环画,是一种大众化的读物,它的特点之一是“俗”。这种“俗”,不是庸俗低级的“俗”,而是    A     , 让人们愿意看,看得懂。花几毛钱买一本连环画目不转睛地读,这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B    是连环画的天然优势,它既有连续有趣的图画,也有简洁生动的文字,传递出有别于其他绘画种类的审美特质。

    连环画的兴起与衰落,    C    。新中国成立初期,使用新画风、宣传新思想、传递新观念的“新”连环画,便应运而生,迎来连环画热。20世纪90年代之后,守着传统纸质出版形式的连环画受到了新兴互联网的冲击,逐渐式微。

    近年来,人们再次掀起连环画阅读热潮。国风连环画中细致描摹的传统服饰、内涵丰富的东方故事,无一不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202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B站,以“高清电子版+互联网平台阅读”的形式,上线电子版经典连环画;第七届全国连环画展览上,触屏数字连环画、“动起来”的连环画,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手机中,电子连环画、有声连环画,让读者重温童年记忆……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 1. (2024·池州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前,智跑重庆国际城市定向赛将城市地标和旅游热点区域纳入比赛线路,约7000名选手以轻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为载体,通过25条比赛线路探索城市,城市之美 ① 

    和常见的竞技赛事、大众健身赛事相比,城市定向赛参与门槛低,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比赛当天,年轻人都跃跃欲试, ② 地走出家门,和三五好友一起开启一场健身和“寻宝”的特殊旅程:在大街小巷间穿梭,在特色打卡点留下到访的足迹。城市定向赛难度较低,但比赛内容 ③  , 有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多项新兴运动。各年龄段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还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对体育健身质量也有了更高期待:完成赛事设计的各种任务,不仅能收获惊喜和感动,还能运动健身。

    如今,“年轻化”“时尚化”正成为体育赛事发展的潮流,将赛场设置在寻常巷陌之中,不仅能提升群众的参赛体验,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城市的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动能。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寻宝”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 1. (2024·池州模拟)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光合作用最理想的颜色是黑色。从理想的情况来说, ①  , 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能量。然而, ② 

    这就要从远古时期谈起。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够制造能量。因此,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有点像我们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长在深水中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物质, ③  , 所以它的叶子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是最理想的。

    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环境变化。它们生长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像原来那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强烈的光线灼伤了。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收到这种光,所以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依据第3段内容,简要概括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的原因。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我们使用了可再生能源, 那煤炭就没用了吗?  ① 。 因为煤是碳氢化合物,我们可以把它变成材料。 煤不是单纯的碳,煤中的碳氢比是1 比 0.8,也就是每10个碳原子伴有8个氢分子。 ②  ,  就相当于把氢也一起烧掉了。如对煤进行分质利用,把煤所含的碳变成焦炭或半焦,就可以把氢拿出来利用。

    那么问题就是,将煤分质利用后,半焦要如何处理? 如果用来烧,还是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要为半焦找到出路。我们知道碳本身也是还原剂,如果把半焦加热到一定温度,碰到二氧化碳,就会把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中国乙醇的生产量只有200万吨/年,不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中国要生产乙醇,但苦于粮食短缺。 一氧化碳在制作乙醇上具有一定优势, 如果我们用一氧化碳做原料, ③ 

    最近我国正在研发一项将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的技术,把发电厂烟囱里的二氧化碳气体重新变成固体储存或者使用起来。发电厂烟囱里的二氧化碳约占所有气体的14%,科学家通过一些技术可以将烟囱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粉末进行回收,然后作为材料制造干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之中。

    如果摆脱了能源的匮乏,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即从化石能源时代进入到可再生能源时代。 届时,化石能源也将从燃料变成材料。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2. (2) 文章结尾,作者得出“化石能源也将从燃料变成材料”的结论,请你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写出作者推论的大小前提。

      关于大小前提和结论的示例如下: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2024年开年,哈尔滨 A 地火爆出圈,这座寒冷的城市突然成了最热的话题。光彩照人的鄂伦春人,尽展民族风情;放荡不羁的“二埋汰”,昭示王者归来;巧夺天工的冰雕造型,彰显艺术魅力……还有人造月亮、飞马踏雪、“非遗”打铁花、 冻梨切片等,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在哈尔滨,游客们受到宾至如归的宠爱,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冰与火”,对“尔滨”人周到热情的服务 B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去年,淄博烧烤、 贵州村超、 天津跳水,轮番登场,羡煞不少城市, 更引来诸多文旅局长 C 地上门取经。 哈尔滨此次爆火,再次引发新一轮的分析与解读,各地文旅官员与专家希望破译制造流量的密码,以期那“泼天的富贵”从天而降。 淄博、 天津、 哈尔滨看似有一些共同之处, 但他们走红背后的根本原因完全是不同的,更是不可复制的。

    无法被模仿,却可以被超越。①当今旅游已成为人们满足不可或缺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②其他城市如果也能把游客“宠” 出新的高度,③精准洞察游客需求,创新深挖旅游资源,④抓住机会完善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的“硬设施”,⑤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 消费理念等“软环境”,⑥定会营造出“泼天富贵”的另一道靓丽风景。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 (3) 如果你的家乡进行文旅宣传活动,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写一段话,介绍你家乡的特色文化。
  • 1. (2024高三下·舟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____。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你们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总不如平原上的人有万里好景一望收的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总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更为好看。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1. (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3. (3) 语段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比较有特点,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