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高三上·镇江期末) 1954年美国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来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为合法化,支持国民党军队多次对大陆进行骚扰和破坏活动,造成台湾海峡地区局势长期紧张。为了打击美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这表明中国(     )
    A . 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 B . 放弃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C . 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D . 坚决执行《反分裂国家法》
  • 1.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照片记录历史的瞬间,是时代的缩影。下列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①②④
  • 1.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末) 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2022年,其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B . “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效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D . 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尝试
  • 1. (2023高一下·宁波期末) “求同存异”思想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礼记•乐记》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经被历史与现实无数次地证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求同存异作为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在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的“法宝”。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办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办法的基本要求所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并指出孔子在伦理道德和政治重建领域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国共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体现“求同存异”的?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请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的举措。
  • 1. (2023高一下·安徽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摘编自潘洵《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材料二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后,台湾与大陆处于暂时分离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60年5月,毛主席提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这可以说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雏形。1979年1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编自外交部网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所做的努力,并简评“一国两制”方针。
  • 1. (2023高一下·咸阳期末)  1974年,国民党元老商震来大陆探访,叶剑英接见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叶落归根……你是他们的带路人。”商震激动地说道:“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这反映了(  )
    A . 海峡两岸由对峙转向友好交往 B .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C . “九二共识”符合统一的趋势 D . “和平统一”方针正式确立
  • 1. (2023高二下·宿迁期末) 1982年廖承志致信蒋经国:“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材料强调推动海峡两岸统一的积极因素是(  )
    A . 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 B . 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
    C . 海峡两岸交流的频繁 D . “一个中国”的共识
  • 1.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末) 20 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 )
    A . 解决了中英之间历史遗留问题 B . 践行了另起炉灶外交基本方针 C . 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生活方式 D . 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 1. (2024·期末)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其中包括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
    A . “一国两制”构想 B . 经济体制改革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对外开放政策
  • 1. (2024·期末) 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很少香港人申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十年之后,根据特区政府的统计,在香港的700万居民中持有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超过400万,而英国BNO护照持有者降为150万人。这一变化表明(  )
    A . 香港人的“一国”意识有所增强 B . 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逐渐确立 C .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D . 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