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主张女子参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 B . 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 C . 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D . 使男女平权得到真正实现
  • 1. (2024高一下·丰城开学考)  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社会的沉沦,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贫弱的祖国前仆后继,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属于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使中国( )
    A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B . 建立了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C . 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D . 人民经受了民主共和的洗礼
  • 1. (2024高三下·扬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蚌埠部分城市道路的命名情况

    时间

    道路命名由来及举例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

    1929年,由蚌埠市政筹备处对城市道路系统,提出要求达到交通、卫生、观瞻的完美地步。道路分四类: “路”(如大马路、二马路); “街”(如中山街); “里”(仁和里); “巷”(公义巷,公平巷)。

    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日军在蚌埠地区设南、东、西三个岗口,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岗一路、南岗二路、南岗三路、南岗四路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66年9月,蚌埠市委更改蚌埠道路街巷名称。红旗路、东风路、跃进路、大寨路、红光路、长青路、向阳巷、解放路、大庆路等由此诞生。

    改革开放至今

    1981年蚌埠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的道路、巷里、桥梁、居住地进行命名、更名。涂山路、朝阳路、青年街、长征路、国强路等177条路、街、巷、居民区进行了命名和更名。

    ——据《蚌埠市志》等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 我们可以运用这种理论,来观察近代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各个不同的历史转折。

    ——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并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 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9月

    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

    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位,其他各族,更起迭仆,与汉族互有关系者,日苗族、日通古斯族(满族)、曰蒙古族、曰土耳其族(回族)、曰西藏族。

    1923年9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

    《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

    构成中国历史的民族,是华、苗、东胡、蒙古、突厥、藏、韩七族。七族之中,华族是主要分子。把“中华民族”简称为“华族”或“中华族”,用来指称“汉族”。

    1940年

    国民政府第三次修订

    《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及其原因,以激化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上·贵阳期末) 梁启超曾撰文:“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其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扩大了人民民主权利 B . 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C . 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 D .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1. (2023高一上·德州期末)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 (2024高一下·炎陵开学考)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孙中山 (    )
    A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 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 第一个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 最先发动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 1. (2023高一上·薛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权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掠,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 (2) 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 1. (2023高一上·丰台期末)  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

    变法

    史籍记载

    释文

    李悝变法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商鞅变法

    (秦国)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在战场立功的人,都可以获得爵位;王族宗亲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名册

    乐毅变法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着处之

    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应授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职交付给宠幸之人,应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唐朝三省的职权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发下,但舍人仍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中书舍人把命令草成后,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读,审读通过,由给事中(门下省专掌封驳的官员)签名副署,才行下到尚书省施行。如被封驳,则此事便当作罢论。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912年3月5日,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要求:确定总论点,选择两个不同类别的证据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 (2) 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3. (3) 从材料中选择证据,阐述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4) 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说明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