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钱穆曾有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代提倡文治,必然重视对文官的选拔,而文官绝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有学者统计,唐代,科举共取士6603人;宋代,进士达43000人。宋代共有 135位宰相,其中 90%以上系科举出身。这表明宋代( )
    A . 门第观念开始淡化 B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 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D .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  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元朝某京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是( )

    ①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②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③到指定市场用宝钞购物 ④在衙内等候肃政廉访司的监察

    A . 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高一上·浙江期中)  宋代煤炭采掘地主要在北方诸路,《宋史》记载,“(河东路)地寒民贫,仰石炭(煤)为生”。庄季裕的《鸡肋篇》则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表明宋代( )
    A . 全国各地均有煤炭开采 B . 煤炭成为东京居民燃料 C . 手工业部门大量使用煤 D .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 1. (2024高二下·雷州开学考) 社会阶层的变动是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摘编自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 1. (2023高一上·期末) 宋代的城市里活跃着许多说书人。说书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穿插一些古典诗词,语言生动,且多以手工业者、市井商人等为主角。这反映了宋代( )
    A . 城市世俗生活繁荣 B . 市民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C . 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D . 话本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 1. (2024高一上·衢州期末)  史载,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作为一则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门第观念淡化     ③婚姻观念变化     ④国家控制放松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3高三上·温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统治开始于公元960年初。此时的人们,尽管无不渴盼安定太平,却没有充足的根据相信赵匡胤能够稳固他所篡夺来的政权。这个赵宋王朝很可能不过是继梁、唐、晋、汉、周“五代”之后的“第六代”。如何保证长治久安,使宋代不致成为五代之后短命的第六代始终是萦绕在宋初统治者心间的重大问题。宋太祖、太宗及其谋臣在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稳步而有层次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统兵体制的变革开始,重建中央集权,有效地杜绝了割据再起的可能性。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清朝方面的接连败北,被归咎于汉奸(大多为福建、广东沿海民众)的活动。开埠之后亦因走私、苦力贸易、海盗猖獗,沿海地区的秩序极为混乱。但这种变动并未像元朝末年和明末清初,在沿海出现自立为割据一方的势力。其理由在于19世纪中叶急速进行的秩序重建。换言之,贸易由海关管理,而中央政府掌握海关和关税;且因海盗势力由英国海军扫荡,地方海上军事实力无所成长;还有以镇压各种叛乱为契机在地方掌握权力的督抚,停留在清朝的架构中并未自立。而且,海关和近代海军等以西方“制度“为基础的体制,比以中国既有“制度”为基础构筑的管理沿海贸易、维持治安的体制稳定,即使在19世纪末的变动期亦未发生动摇。

    ——【日】村上卫《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对全球化的参与古已有之,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丝绸之路”可谓全球化的鼻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中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充满韧性活力,备受世界瞩目。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王辉耀、苗绿《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宋代枢密院、三司的职权以及两者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关系,简析宋代“变革”在社会层面引起变化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明英国在上述“秩序重建”中攫取的贸易特权。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户籍的编制与管理在我国古代政治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揭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 1. (2023高一上·嘉兴期中) 两宋时期,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来到城市、矿山、茶园、盐场,或独立经营,或做小商贩往来于城乡之间。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 农耕经济的衰退 C . “抑商”政策的废除 D . 人身控制的松弛
  • 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 .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 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 . 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 . 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 1. (2023高一上·温州期中) 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一些士族“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的首选,司马光曾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
    A . 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 . 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C .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 . 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