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 . 内阁权势强大 B .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 . 社会经济凋敝 D .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汉初的侍中,职责是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是皇帝的亲信。 武帝时,侍中开始参与朝政,但地位不高,“不干丞相、御史职事”。后来,担任过“侍中”职务的 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权势出宰相右矣”。汉朝侍中权力的演变说明( )
    A . 内廷机构掌控了行政大权 B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 . 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 D . 汉代选官制度一脉相承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鸡毛换糖”是浙江义乌长期以来流行的一种小商品交易方式。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方式一度被视作投机倒把,遭到禁止。1982年,义乌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这一变化得益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 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请依据下表内容,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现象)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背景事件

    历史事件(现象)

    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 1. (2024高二下·大连月考)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论,乃至中国社会传统的组织和习惯,都被朱熹视为“天理”,但是人可能违反天理,因为各人秉赋不同,有清有浊,如果浊气抬头,天理就被“人欲”所取代,为了弥补人性的这一不足,理学家在方法论上(   )
    A . 强调“知行合一” B . 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C . 主张“格物致知” D . 重新构建儒家精神道统
  • 1. (2024高二下·杭州月考)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托名大禹所著,全书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史记·夏本纪》全文征引,而不取当时更容易理解的其他说法,如《吕氏春秋》中比较纯粹的地理解释。这表明司马迁意在强调( )
    A . 天下一统的意识 B . 分封制度的历史传承 C . 华夏认同的观念 D .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 (2024高二下·杭州月考) 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
    A . 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 . 历史研究“求真”与“致用”不能共存 C . 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 . 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鸦片战争以后的理学并不是康熙年间理学的简单复兴,而是随着时世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其间虽有内省和克已慎独的主张,但以唐鉴、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大师,主张“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既重视身心修养,又注重实践。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近代理学出现质的变异 B . 旨在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C . 是近代时局变动的产物 D . 扩大了理学的社会影响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研究发现,距今大约 5000 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 B . 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 C . 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 D . 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