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____。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

    A . 柔顺 两面三刀 压抑和恐怖 威严 B . 两面三刀 压抑和恐怖 威严 柔顺 C . 威严 柔顺 两面三刀 压抑和恐怖 D . 压抑和恐怖 威严 柔顺 两面三刀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搏 脉含情 B . 喉 哽 狼吞虎 C .  西 东躲西 D .  肝 五六腑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阅读《世说新语》文言文节选,回答问题。

    扇不在新

    庾稚恭为荆州 , 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 , 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恭:庾翼,东晋中期将领。 ②荆州:此处指荆州刺史,刺史是古代官名。③故物:旧东西。 ④刘劭:后成为东晋大臣。⑤柏梁:汉代宫殿柏梁台。云构:形容房屋高大壮丽。⑥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欣赏的乐师。 ⑦庾后:指庾太后。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武帝是故物 疑:

      庾后之 闻:

    2. (2) 写出下面句子的大致意思。

      此人宜在帝左右。

    3. (3) 短文中刘劭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抵”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应查音序中的音节;用部首查字法查,应先查部首,再查画。“抵”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支撑。②抵挡;抵抗。③抵偿。④抵押。⑤抵消。⑥相当;能代替。⑦抵达;到。“平安抵家”中的“抵”取第种解释;“抵住门框”中的“抵”取第种解释。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下面关于外国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阅读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还可以学习一些自然科学。 B .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救了鲁滨逊后,很快成了鲁滨逊的好帮手。 C . 《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作者是瑞典人。 D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是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小声哼着歌 伏在桌前看书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图片及文字材料,完成题目。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1. (1) 结合所示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植树节从一开始就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

      ②中国设立中国植树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

      ③植树节节徽上的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

    2. (2) 2024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义务植树节。植树添绿扮靓我们的家园与校园,很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全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活动。请你向参与活动的同学说几句鼓励的话。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回答问题。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来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 (1) 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出父亲怎样的品质?
    2. (2)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里两个“非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父亲的神情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

    稻田插秧赛田歌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位于美丽仙岛湖畔的阳新王英镇新屋村,是现代化的宜居新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等称号。走进新屋村民宅,家家户户大门口都嵌着楹联,获准新建的房子也遵循村里的古老传统,楹联一条街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诗词楹联文化、孝德文化在村里蔚然成风。这里的村民早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新街道、新民居,整齐气派,乍一看不像是农村,而像是街市,但当你住下来,深入村民生活当中,才能深深体会这里古朴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远的田园牧歌情调。其中最富诗情画意的是农忙时节新屋人稻田插秧赛田歌的情景。

    ③新屋村的四月,春风和畅、蝴蝶翩飞、紫燕呢喃,布谷鸟唱着古老的歌谣:“布谷布谷,快快播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犹如一幅带声乐的山水画,插田是这幅画的主题,田歌是这幅画的主旋律。

    ④耕牛的哞哞声,泥浪翻卷。八哥在牛背上舞蹈,青蛙在田间咕呱欢叫。经过三犁三耙,就要插秧了。青壮年挑着秧把健步如飞来到田埂,一边唱着田歌,一边将秧把甩入水田,划出道道弧线,撒得均均匀匀。有人唱:“走下田来喊一声,四山乌云不分明。两手推开乌云板,只见男人和女人。”有人接:“男人下田扎高裤,女人下田穿红裙。男人说话如鼓响,女人说话蜜蜂音。长号改作短号打,三声两喊转个音。”

    ⑤开始插秧了。“四五寸,九十根,棵距行距插均匀;不插浅,不插深,棵棵栽插泥巴心。”插田是体力活,也算是门技术活,动作娴熟轻盈如蜻蜓点水,秧苗在手与水田之间不断跳跃,插秧过程如行云流水。远远望去,插秧男女如一位位画师,灵巧的双手就像握着神奇的彩笔,绘出绿色的诗行,希望的篇章。

    ⑥插田在农活中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可小事却也蕴含着哲理。有一首诗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稻谐音“道”,从插田中悟出这种宽容的心胸、和谐的境界,也许就把握了生命之道。

    ⑦插秧时节是新屋农事最忙的时候,既不能错过时节,又要赶上知时节的雨水。晴天 人们戴着草帽  雨天 人们戴着斗笠 披着雨衣 雨天插下的秧苗容易成活,转青也快。

    ⑧为了抢时间,通常举家出动,老幼上阵。光凭自家的劳动力是忙不过来的,还要请很多帮手,叫上邻居或亲戚,这种帮忙是互相的。杨万里《插秧歌》道:“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鍪:音读móu,古代武士的头盔。)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插秧时节大人小孩举家出动的辛苦和快乐。

    ⑨“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指田。”这句古谚在新屋村其实有更深刻的内涵。大家凑在一起,一边赛插田,一边赛唱歌,指秧成了赛歌会,其乐无穷。农家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刻体会。

    (作者:汪翔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有删减)

    1. (1)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④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2) 给下面句子补充合适的标点符号。

      晴天( )人们戴着草帽( )雨天( )人们戴着斗笠( )披着雨衣( )

    3. (3) 读了短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 (4) 细读全文,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盼,有对春天的喜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盼,有对朋友的深情。

    同学们,你盼什么呢?为什么盼呢?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

    提示:①注意先想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②文面整洁,书写规范。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