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下列哪一句与“居安思危”的意思相近( )
    A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下列关于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年大门的“福”字倒过来贴,寓意开门迎福。 B . 新春扫尘,寓意着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C . 重阳节有登高吃重阳糕的风俗,寓意着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D . 吃腊八粥,寓意着增福增寿。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下列关于阅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同的读者在读同一本书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B . 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对梳理的人物进行分析、评价,且角度不能太单一,要多方面,立体地评价。 C . 阅读名著前先了解其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D . 阅读名著时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以便随时记下自己的感触,但不要写在书上,以免弄脏书。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照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古传闻为屈原  ②冷露无声湿桂花  ③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遍插茱萸少一人

    A . ②④③① B . ③②④①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①②④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的春节》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画卷。 B . 《汤姆·索亚历险记》用平实的笔触塑造了一个遵规守纪的少年——汤姆。 C . 《那个星期天》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描写来表现“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D . 《十六年前的回忆》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为了信仰从容赴死的伟大形象。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口语交际。

    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阅读名著,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收获。可是,名著中人物结构关系复杂,内容偏多,阳阳一看见名著就头疼。请你来给阳阳支招,告诉他怎样去读名著吧。

  • 1. (2024六下·自贡期中) 下列成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①莺歌燕舞  ②闻风丧胆  ③归心似箭  ④千钧一发

    A . 拟人 比喻 比喻 夸张 B . 拟人 夸张 比喻 夸张 C . 拟人 夸张 比喻 比喻 D . 拟人 拟人 比喻 夸张
  • 1. (2024五下·自贡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妒忌    泄露    胸膛    神机妙算    B . 都督    蝴蝶    棚带    半夜三更 C . 特殊    蚂蚱    水寨    一声不抗    D . 锻练    昼夜    慰问    肃然起敬
  • 1. (2024五下·自贡期中) 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猪八戒) B .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关羽) C .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张飞) D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林黛玉)
  • 1. (2024五下·自贡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绩麻:在织布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B . 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几时:几点,询问时间) C . 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榜文:官府的告示) D . 一个个序齿排班 , 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安排分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