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珠海模拟)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 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1. (2024·福田模拟)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琅城取得自治说明(    )
    A . 交纳赎金是城市取得自治的唯一途径 B . 城市取得自治的道路曲折漫长 C . 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就能取得自治 D . 只有废除基督教才能取得自治
  • 1. (2024·重庆市)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17-20世纪初部分国家政治运动示意图

    某老师制作了以上示意图,请从图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重庆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蕴含着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某校历史组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  研文物中的文化】

      左图部分文字为“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意为:如果衡器的误差超过十六两,那么负责管理衡器的官员啬夫将被罚缴一件铠甲;如果误差在十六两以下到八两之间,则会被罚缴一个盾牌。)

      图一 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

      图二 奏乐陶俑(云南大理出土。749年,南诏王带回龟兹乐两部,图为南诏国演奏胡乐的艺术再现)

      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的措施是
      从图二中我们还能获得唐朝哪些相关历史信息?

    2. (2) 【任务二  究戏剧中的精神】

      话剧《屈原》宣传海报

      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抗日文化运动,要求南方局“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加以切实研究。”遵照这一指示,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以开展文艺创作、艺术演出等形式,宣传抗战、呼唤民主。

      1942年,重庆国泰剧场首次公开演出郭沫若新编历史剧《屈原》。该剧从创作、排练到公演,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南方局的指导和支持。它以艺术的形式对古代诗人屈原的刚毅性格、崇高抱负、家国情怀进行了生动演绎。《屈原》呼吁全国人民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其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宣传和张扬。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除话剧《屈原》外,郭沫若在重庆还创作了《四世同堂》等作品。( )

      B.话剧的成功演出是南方局落实发展抗日文化运动指示的具体表现。( )

    3. (3) 根据任务二的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
    4. (4) 【任务三  析实践中的理念】

      农业、农村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新世纪,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到2005年全国已有28个省级行政区全面免征农业税。自2006年1月起,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粮农马海福说:“我家每亩地年净收益达到1000多元,真是赶上了好政策”。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整编

      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邮票被设计成日历的格式,充满深意:上面一页大大的“税”字正在被撕掉,寓意取消农业税;露出半面的后一页,则是庄稼在彩虹下葱郁生长,寓意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前景。全面取消农业税,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惜民之力、恤民之患、体民之心的原则和理想,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邦本”思想的发扬光大。

      ——据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整编

      根据任务三中的材料,概括我国取消农业税进程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

    5. (5) 综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2024·重庆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是冶炼术。商周时期是使用青铜器的极盛时代,不仅有青铜农具等生产工具,还有祭祀用的礼器和大量的兵器。……我国的人工铸铁技术起步较晚,但由于先前已发展了极为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铸铁技术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这两项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远远领先了欧洲上千年。战国后期,冶铁业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使铁器的使用大为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 商周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

      B. 我国冶铁技术起步早,为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

      C. 青铜冶铸技术和冶铁技术的进步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 )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后期铁器使用的推广在政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科学得到大发展.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实用科学方面。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引用印度已有数字。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它很快就在阿拉伯世界得到普遍的使用,阿拉伯人广泛进行代数学、几何学、测量学的研究和运算,使其数学在中世纪数学研究中处于世界前沿。在医学方面,拉齐的《医学集成》总结了阿拉伯人从希腊、波斯与印度吸收来的医学知识,做出了医学分类,在妇科、产科、眼科和外科方面都有新的建树。伊本•西纳写的综合性医书,直到17世纪仍然是欧洲使用的教本。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时期科学成就的特点。

    4. (4)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中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移动支付、共享出行、工业互联、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深入发展,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乡村,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为营造安全网络空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建设管理水平和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根据材料三,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 1. (2024·重庆市)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
    A .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 B . 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 C . 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 D . 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
  • 1. (2024·重庆市) 20世纪中后期,世界形势纷繁复杂。请根据下面时间轴的相关信息完成第14-15小题。

    以上时间轴的相关史事反映了(    )

    A . 民族独立运动瓦解了殖民体系 B .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C .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D . 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 1. (2024·重庆市)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 .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研制出无烟炸药 D . 1937年8月至9月,民生公司将数万名川军运送出川对日作战
  • 1. (2024·重庆市)  19世纪40年代起,伦敦的报纸可以及时送往全国各地,铁路公司为液态奶打开了城市市场,铁路还需要标准时间来制定时刻表,火车还改变了邮政服务。材料表明(    )
    A . 英国掀起了建设铁路的热潮 B . 近代交通改变了社会生活 C . 蒸汽机车广泛运用到运输业 D . 铁路导致人口大规模流动
  • 1. (2024·重庆市)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B . 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 .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D . 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