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____。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____?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____,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1. (1)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独情境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2. (2)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项脊轩志》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3. (3)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两句阐明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送别词结尾两句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书契之兴,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夸尚,其工拙。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锺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而今字则长而逾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子云近出,擅名江表 , 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以兹美,非其滥名邪!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节选自《晋书》)

    材料二:夫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联,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作一波 , 常三过折;每作一撇,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屈折,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沉浮。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节选自王羲之《启心章第二》)

    ①波:书法术语,指平捺。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但A其体则古B而不今C字则长D而逾E制F语其G大量H以此为瑕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课本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5. (5) 材料一、二中都谈到了书法家锺繇,各有何作用?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白马雪涛

    蒙福森

    时间,像捧在手心里的沙子,一点一点地流走。

    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

    窗外,万籁俱寂夜色斑斓。梁嵩已收拾好行李。其实,他的行李极为简单:一个包袱、几件衣服、一点几碎银,一沓旧书而已。抬头看看天色,墨绿色的夜空中,月明星稀,他踱步到后院马槽去,那匹跟随了他多年的白马正在低头吃草。他轻轻地拍了拍马背,加了一把草料。梁嵩看夜色尚浓,便躺到床上闭目养神。此时,远处浔阳寺的钟声隐约传来,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悠扬雄浑。

    浔阳寺古朴简陋,在武陵郡桃源东三里。每晚更深夜静,在城里隐约可闻钟声。梁嵩初到武陵任职,到过那里。相传,东晋陶渊明写下名篇《桃花源记》后,邑人在此建寺,寺门楹联曰:“灯落云霄璃色焕,钟鸣烟雨偈音长。”读之似闻钟鸣烟雨之中和尚诵经唱和之音。

    芸娘已经做好了煎饼,包好,以备梁嵩路上充饥之用。她坐在厨房门口发呆,陷入沉思之中。五年前,芸娘的家乡遭遇旱灾,颗粒无收,她和爹爹投奔亲戚,来到武陵。没想到,这里的旱灾更严重,田地龟裂,草木枯死,饿殍遍野。爹爹饿死在路上,她也饿得奄奄一息,差一点儿没命,幸好梁嵩上任,路过这里,救了她一命。后来,他带她回府衙里,让她做点儿杂活儿。

    天色微亮,梁嵩去马槽牵马,跟府衙的人交代完毕。这座在此读书生活办公了几年的武陵太守府,他熟悉得跟家里一样。梁嵩一步三回头地牵马出了大门。就在他要上马的那一刻,听到一声呼喊:“等等我——”芸娘追出来了,站在门口,看着他颀长的背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潸然泪下。梁嵩不敢回头,眼角有亮晶晶的液体在流淌,是泪水吗?他深深地叹息一声,翻身上马,马鞭一挥,白马驮着梁嵩,徐徐而去。

    白马穿过武陵城的大街小巷。嘚嘚嘚,嘚嘚嘚,马蹄声碎,清脆如磬。那时,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仿佛沉睡了一般,大风拂过空旷无人的街道。在远处传来的一阵打更声中,梁嵩出了城门,回头凝视。蓦然间,他快马加鞭,飞驰而去。

    武陵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绵延到远处。郊外,树木繁密溪水如练,时闻虫声唧唧,鸟声相和。此时,月朗星稀,秋草露冷。几年前,武陵遭遇旱灾,加上蝗灾,赤地千里,满目荒凉,老百姓无法生活,纷纷逃离家园。梁嵩到任,为武陵太守。他开仓济民,扩桑田,修水渠,上书请免赋税。几年过去了,武陵郡百业俱兴,百姓安居乐业。

    梁嵩怀里报着那封家书。家书上只有寥寥几字:“母病重,急盼儿归。”母亲消瘦的脸庞蓦然间浮现在梁嵩的脑海中,使他浮想联翩。父亲早逝,他与老母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十几年前,梁嵩以一首《荔枝诗》高中状元,并以其中“金门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的诗句闻名天下。中状元后,梁嵩任翰林院编修,后任武陵太守。他正想把母亲接来,在母亲膝前尽孝,没想到,母亲却病倒了。随后,梁嵩上书请辞,朝廷不准;再上书,依然不准。遂含泪以母亲之名作《代母作倚门望子赋》,此文情真意切,感情丰富。梁嵩终获准辞官,并允免其家乡龚州三年赋税。天亮时,梁嵩已经离开了武陵城,往西北而去。不久,他策马来到沅水边,正欲过桥时,忽听背后人声鼎沸,有人大声高喊:“梁太守,请留步——”梁嵩转过头来一看,禁不住愣了——黑压压的一群人追来,高声大呼:“梁太守——梁太守!”

    原来是闻讯而来的武陵百姓送行来了。梁嵩本想偷偷离开,不惊动百姓,不知道是谁走漏了他卸任离开的消息。刹那间,他心热眼酸,摇手叫百姓们回去:“请父老乡亲们留步,梁嵩就此别过!”

    可百姓哪听他的啊!继续追来。梁嵩拨过马头,飞起一鞭,两腿一夹,那匹白马飞快地冲下石桥,踏着波涛,从水面上削了过去,身后,溅起一片迷迷蒙蒙的水雾。梁嵩到了沅江右岸,恰好百姓们也赶到了沅江左岸,大声哭喊:“梁太守,您就让我们送送你吧——”梁嵩心里特别不好受,声音哽咽,泪花闪烁,回头看着百姓们。此时,那白马一声嘶鸣,梁嵩拍了拍白马:“老伙计呀,你跟随我多年,我不带你回去了,我再找一匹马,你留下来吧。”白马似乎了解梁嵩之意,伸出热乎乎的舌头,舔了舔他的手背,不忍离别。梁嵩下马,向对岸的百姓挥手告别。早有人在此岸等候梁嵩,他换乘另一匹马,往桃源方向策马而去。

    那匹白马原路返回,可由于一路奔跑,体力消耗过大,在渡江时,竟然被滔滔江水吞没了。梁嵩思母心切,卸任后归心似箭。他快马加鞭,晓行夜宿。回到广西藤县,恰遇大雨,江水暴涨,梁嵩骑马渡过东濠河时,不幸遇难。

    梁嵩走后的第二天,芸娘独自一人来到沅江边。此刻,晴空万里,江风吹拂,云水苍茫,波浪一下一下地拍打着岸边。空旷寂静的江边,除了江水、几只沙鸥、一艘旧船,空无一人。开阔的江面上,碧波荡漾,浪花奔涌。恍然间,芸娘仿佛看见梁嵩骑着白马在江上飞奔;白马扬蹄奔驰,鬃毛扬起,在江水中飞腾,在碧波中跃动,与白色的浪涛浑然一体。后来,武陵人谓此景曰“白马雪涛”,为桃源县八景之一。后人有《白马雪涛》诗云:“层澜叠浪势轰雷,怒雨号风涌雪堆。半夜四天云墨黑,恍疑白马闯江来。”

    “唉——”

    芸娘似乎听到了自己心里的一声轻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芸娘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浔州府志》载,梁嵩回乡时,“野渡无舟,乘白马过河,强渡遂殁于水”;而本文则加入梁嵩留马,白马返渡溺亡的情节。这一设计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 1. (2024高二下·兴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世界并没有作为实体的气候,它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概念。英文“climate”一词,来自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可简单表述为:地面上太阳辐射倾斜角度一致的区域。直到十六世纪,法语文学作品中才将climate与天气联系起来,这意味着至少到那时,欧洲日常用语中的“气候”已经具有与今天类似的含义。就科学观念而言,气候至十九世纪形成了其科学定义:一个国家或行政区天气的平均状况。气候与每天变动不息的天气不同,它通常意味着一种稳定状态。

    中文的“气候”则是另一个故事。儒家经典文献《礼记·月令》奠定了中国传统的月令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关于气候的一种典型认识。它描述了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四时运转、寒暑交替、草木荣枯、鸟兽化生,都在气的循环中,乃至于人的身体变化也在此循环中,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气的四时循环与候(时候、物候)一起,联结天、地、物的三才系统,构成了一整套关于气候的理论。气候的异常改变属于传统灾异学说,在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候都与大一统或地方政权的政治紧密相关。

    (摘编自孙萌萌《气候如何成为洪水猛兽》)

    材料二:欧洲历史两次黑死病大流行,都发生在全球气候由暖变冷的巨变期,这是否是一种巧合?关于鼠疫杆菌的溯源,今天的流行病学家依然在研究,通过DNA溯源,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鼠疫是从亚洲传到欧洲的。人们往往看重直接的途径,如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欧亚草原的旱獭传人直至欧洲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进攻缅甸的蒙古骑兵把黑死病病菌带到了欧亚草原并带到了欧洲和中国。但无论哪种说法,人们似乎忘却了一个事实,即这一时期发生了地球上的气候剧变,而且欧洲发生变化的时间总是与东亚不同步,总是要晚一些,但总体上是一致的。1936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的文章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细节,文章指出:“如猫、狗和老鼠等,除了身体的小部分,是没有汗腺的,因此就不能抵抗很高气温,一只老鼠在静止的空气中,气温若增加到38℃就会死。”气候变冷给鼠类繁殖与活动创造了一定有利条件,而气候巨变也可能引发致病菌使其产生变异,这极大地增加了老鼠身上致病菌传播的风险。蒙古骑兵只是扮演了传播黑死病的有形的手,而真正推动这一切的则是气候这只看不见的手。由气候驱动的黑死病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促使中西方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在元末明初经历数十年的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饥荒、瘟疫等死亡因素,《剑桥中国经济史:古代到19世纪》记载:“人口至少减少了15%,甚至可能减少了三分之一。”

    (摘编自杨海峰《生态历史与自然的重建》)

    材料三:气候变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气候变暖,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日趋频繁,全球气候变暖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全球气候变暖肇始于地球大气层的一种重要机制——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虽然温室效应是对我们地球生命极其重要的机制,但是万事皆有度,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加剧也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某些灾难性的结果。

    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气候系统的范畴,后者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由于它是一个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复杂系统,因此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摘编自邬锐《火山喷发——气候变化背景下被忽略的“灰犀牛事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选项中,和材料二画线句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低估了气候的价值,低估了它在推动、塑造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1. (2024·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4·甲卷) 下面的文字是一位老奶奶在医院看病时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医生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80个字。

    大夫好!今天看病的人太多了,我排了好长时间队才看上。我是你们医院的老病号了,这么多年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是在你们医院看的,好多年前有一次扭伤了脚踝,也是在你们这儿看好的,您可得给我好好看看。是这么回事儿。昨天晚上我老闺女来家里,我们一起吃的晚饭。吃过饭看着电视,我就开始头疼,先是头顶一圈疼,一跳一跳的,后来整个头都疼。我试了很多办法,一会儿躺着,一会儿坐着,大口喘气,戴上帽子捂着,都没有用。闺女要带我来医院,我说天太冷了,明天可能就好了,明天再说吧,然后就睡觉了。今天早上醒了还疼,头也不敢动,一晃就更疼了,就赶紧来医院了。

  • 1. (2024·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①如果在你的脑海中,②能包罗万象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全景图,③图上呈现了天山的任何山脉、盆地、雪峰,④还有河流、和湖泊,⑤你就算真正了解天山了。

    1. (1) 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 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1. (2024·甲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 (2) 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3. (3) 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嘛!”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