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
  • 1.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乙所示,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3)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若仅将图乙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大的凸透镜,则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重新呈现的像与之前的像相比(变大/变小/不变);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自制的水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过水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是{#blank#}1{#/blank#}cm

    (2)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blank#}2{#/blank#}、缩小的实像;若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blank#}3{#/blank#}(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向水透镜内继续注水,将光屏向靠近水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模拟了{#blank#}4{#/blank#}(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

    (4)创新题·透镜成像误差分析   该同学调整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调整成功后不再往水透镜里注水或排水,他想要利用此透镜来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实验时发现两次测量的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blank#}5{#/blank#}。

  • 2. 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论哪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

    (1)如图甲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blank#}1{#/blank#}(选填“倒立”或“正立”)的、缩小的实像。该镜头可以用来矫正{#blank#}2{#/blank#}(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拍毕业照时,还有学生未入镜,此时摄影师应该{#blank#}3{#/blank#}(选填“靠近”或“远离”)学生;

    (2)如图丙是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终端。当人站在某范围内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blank#}4{#/blank#}(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blank#}5{#/blank#}的实像;

    (3)手机扫码支付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丁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二维码{#blank#}6{#/blank#}(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摄像头到二维码的距离应位于{#blank#}7{#/blank#}处。

  • 3. 小梦用图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15cm三种。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blank#}1{#/blank#} ,使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

    (2)选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光屏承接到像,具体的操作是:将光屏向{#blank#}2{#/blank#}(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blank#}3{#/blank#}(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小梦想用本实验器材来验证近视眼的成因,应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把凸透镜换成焦距{#blank#}4{#/blank#}cm,光屏向{#blank#}5{#/blank#}(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

    (4)现有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一副,为选用一副眼镜来矫正近视眼,把二副眼镜放在文字上方时的情景如图,矫正近视眼要选用图{#blank#}6{#/blank#}中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