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 /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 1. 1952年,苏联某集体农庄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生产谷物、牛肉、猪肉和牛奶都是赔本的,而这种现象在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是“普遍存在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 . 农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 B . 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紧缺 C . 受制于西方的经济封锁 D . 发展重工业滞后了农业机械化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1965年9月,苏共中央调整了各企业指标体系,把原来以总产值和成本为核心的体系改为以销售额、利润额和赢利率为核心的体系。苏共中央的这种做法旨在(   )
    A .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B . 通过企业物质利益来激励生产 C . 缩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 D .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2. 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    )
    A . 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 B . 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 C . 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 D . 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发展
  • 3.

    以下是四幅前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工业化之路②新经济政策③“玉米热”④改革与新思维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