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世界近代、现代史 / 两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影响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章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后发表《游心影录》,态度大转变,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引者)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欧游心影录》等

    材料二:1922年,罗素撰写《中国问题》,剖析中国社会现实,对中国前景作出预测。当时中国学者们正急切寻求建立共和政府可以借鉴的西方现代思想。罗素参与了当时中国应采取何种政体的辩论,他认为中国应走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和革命式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罗素认为,中国是高度文明的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值得骄傲的文化。中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有潜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强国。虽然中国迫切需要西方科学,但在罗素看来,传统中国文明提供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另一个视角,这或对西方世界的不破不立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摘编自[加]路易斯•格林斯潘《罗素在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对东西方文明态度发生转变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素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罗素和梁启超关于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现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