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华文明起源至秦汉时期 /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  )

    A . 剩余产品的出现 B . 文字的发明 C . 社会分工的形成 D . 生产力发展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在距今大约1.1万年前的冰期结束后,气候趋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和采集时代逐步过渡到定居农业和畜牧时代。这一转折(     )
    A . 阻碍了传统帝国的扩张 B . 促进了史诗文学的兴起 C . 促成了文字的广泛运用 D . 加快了文明时代的到来
  • 2. 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古,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这一范围内,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其中西安半坡遗址的一个灰坑内,出土了炭化粟达数斗之多。仰韶文化的居民除了栽培以粟为主的作物外,还( )
    A . 烧制了彩绘陶器 B .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C . 开始铸造青铜器 D . 制作薄如蛋壳的陶器
  • 3. 下表是良渚古城反山墓地随葬器物表。由此可知当时(   )

    墓号

    随葬品数量

    随葬品种类

    12

    约656件

    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

    23

    466件

    以玉器为主,少量陶器

    15

    60件

    少量玉器、陶器、石器

    A .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 B . 部落联盟通过战争获得财富 C . 阶级出现初步分化 D . 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