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清时期 /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 1. 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 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

    A . 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 . 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 .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下万两;此外苏杭……商人贩人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
    A . 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B . 区域之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 .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D . 闽粤商人经济地位快速提升
  • 2.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垄断组织的形成 B . 长途贸易的兴盛 C . 区域化生产出现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3.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 )
    A . 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B . 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C . 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D .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