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47 年 4 月,美国政府研究欧洲复兴政策的一个特别委员会认为,“德国被占领地区的经济计划应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提倡欧洲联合和经济一体化,必然将苏联排除在外而将西占区德国包括在内,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上述认识可用以说明( )

    ①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模式 ②联邦德国建立的国际背景

    ③杜鲁门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高三上·汕尾月考) 1963年,赫鲁晓夫宣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 . 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 . 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 . 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 (2023高二上·安康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诺贝尔和平奖自 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一些学者对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获奖演说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发现人类珍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研究结果如表所示。

    获奖演说中颂扬的价值

    所占的比重

    和平(Peace)

    99%

    希望(Hope)

    92%

    安全(Security )

    86%

    正义(Justice )

    85%

    责任(Responsibility )

    81%

    自由(Liberty )

    80%

    宽容(Tolerance )

    79%

    上帝(God)

    49%

    真理(Truth)

    38%

    --摘编自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对材料中的获奖演说中颂扬的价值(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铜雕塑—“铸剑为犁”

    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花园

    苏联于 1959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观察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3高二上·江山月考)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 . 英法美 B . 英美苏 C . 中苏美 D . 美中苏
  • 1. 1972年美苏达成一项7.5亿美元的信贷协定,内容为美国为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苏联则在今后3年内购买美国谷物,最终美苏之间达成了3000万吨粮食协议。后来苏联继续向美国提出购买粮食,美国提出与两国之间“中导条约”的谈判挂钩,苏联被迫销毁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导弹。这表明( )
    A . 苏联未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 B . 粮食安全成为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C . 苏联经济严重依赖美国 D . 美苏结束了激烈对抗的局面
  • 1. (2024·河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年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 1. (2023高一下·常州期末)  二战以来,苏联的发展以重工业为主,最强时经济实力是美国的三分之二,而东欧国家从历史上就比西欧国家要落后。这表明两极格局具有(  )
    A . 对抗性 B . 不完全性 C . 阶段性 D . 不对称性
  • 1. (2024高三上·邵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此地。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 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因为侵占阿拉伯人土地,双方于1948~1982 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后来阿拉伯国家战败,100 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重大事件(部分)

    事件

    主要大国态度

    1931 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国联调查团(英法控制)提出实行国际共管

    1935 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英法没有封锁意大利必经的苏伊士运河,没有切断石油供应

    1936 年西班牙内战

    德、意武装干涉,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政策

    1938 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改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世界和平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肇庆模拟) 如表为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大事记。据此可推知(   )
    1955年12月英国、美国及世界银行表示愿向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贷款
    1956年5月埃及不顾美国劝告,与中国建交
    6月苏联答应向埃及提供援助
    7月美国借口尼罗河用水问题,撤回对埃及的援助,英国和世界银行也取消贷款
    9月埃及决心收回苏伊士运河,以筹措修建阿斯旺水坝的资金
    A . 世界殖民体系处于崩溃边缘 B . 冷战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 政治独立是经济自主的基础 D .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