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南山月考)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否定》

    1. (1) 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意义。
    2. (2) 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用史实予以说明。
  • 1. (2024高一下·射洪月考) 1971年11月16日,第27届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参照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精神,取消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当时我国决定不参加关贸总协定。1986年中国决定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   )
    A . 国内经济体制的调整 B .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C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 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 1. (2024高一下·射洪月考) 票证折射“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那个年代(建国初期)是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的时期,当时每家每户每天都过着凭票购物的生活。那个时候要精打细算精心管理怎样使用一个月内的粮票。因为每人每月好像就是供应三两油,平时的饭菜很少吃到油香味,所以我们每次去买肉时都挑肥的。

    除了涉及到吃饭问题的粮票、油票等,服装和用品类的票证同样繁多,从布鞋票到火柴票等,应有尽有,一些贵重物品更是一票难求。

    ——据退休职工朱秋成2009年回忆

    材料三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该取消粮票。从1993年4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摘编自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 (1) 从史料类型角度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票证所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 1. (2024高二下·信宜开学考)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 )
    A . 企业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 . 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私营企业产值(亿元)

    国有企业产值(亿元)

    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

    2083

    33621

    17750

    2000

    5520

    40554

    23465

    2002

    12951

    45179

    32459

    A . 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 . 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 D . 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 1. (2024高一下·江门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 (1) 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请对以下历史事件进行排序( )

    ①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

    ③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④③
  • 1. (2024高二下·扬州月考) /span>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的流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政府主导的社会人口流动和社会人口的自发流动。1958年后的两年半内,由于工矿业发展而致2 500多万人从农村流出。20世纪50年代末政府发动支边运动,仅在1959年和1960年就有17个省、自治区动员和安置支边青壮年及退伍兵99.7万人。同时,“农村分配上的某些平均主义” 引起一部分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政府从1961年开始大力精减非农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加强农业生产。到1963年7月精减工作结束时,全国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在“大跃进”中被动员支边的人员也大批倒流回内地。

    ——摘编自赵入坤《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不过几百万;全国流动人口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迁移原因多为婚姻迁入、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社会原因。到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47亿,此后流动人口数量开始缓慢下降,流动人口规模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中初中、 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2017年,务工经商迁移流动人口比重达63.1%;2018年,东部地区净输入农民工达5398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流出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摘编自高向东、王新贤《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影响人口流动的政策性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建议。
  • 1. (2024高二下·扬州月考) /span>.图3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3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B . 就业结构优化升级 C . 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 . 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