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化学反应2M+Q2=2MQ中,24克M和16克Q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Q的质量是。若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Q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则M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 某同学在验证空气成分时采用了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 . 观察硫酸铜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是否变蓝,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水分 B . 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在空气中复燃,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C . 向澄清石灰水呼气后观察是否变浑浊,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D . 用大针筒向小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注气,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稀硫酸/g

    250

    200

    200

    加入的铁样品/g

    9

    9

    14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g

    258.7

    208.7

    213.7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77.5g;计算结果精确到1%)

    1. (1) 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 (2) 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 (3)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太空空间站中大部分氧气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备出来的,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收集宇航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排出的尿液等,经过净化处理转化成蒸馏水并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蒸馏水产生氧气,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宇航员形成和排出尿液属于新陈代谢中的(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在太空空间站中重力消失,水电解系统中,正极产生的氧气气泡会上浮吗?
    2. (2) 我国科学家对Sabatier系统进行了研究。在15MPa,催化剂质量相同,气体流速为20mL•min﹣1时,研究温度对两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CO2的转化率(%),如下表:

      实验分组

      第1组

      第2组

      催化剂

      Co4N/Al2O3

      Co/Al2O3

      温度/℃

      300

      320

      340

      360

      300

      320

      340

      360

      CO2转化率(%)

      84.4

      85.3

      86.8

      90.1

      37.6

      48.8

      54.9

      59.8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催化剂(选填“Co4N/Al2O3”或“Co/Al2O3”)的催化性能更好。

    3. (3) 另一种循环利用方案是用Bosch反应代替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中CO2和H2生成了C和H2O,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相比Sabatier反应,Bosch反应的优点是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铜、碳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该固体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适量的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无气泡冒出,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A;

    步骤二:将蓝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再向滤液B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 (1) 由步骤一可知,该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写化学式);
    2. (2) 步骤二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CO2可以像倒水那样使阶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如图甲),小明将一个小玻璃罩罩在两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乙),却发现高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进行了如图丙、丁的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丁),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②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①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 (1) 图甲中CO2可以像倒水那样倒入大烧杯中,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选填“大”或“小”)。
    2. (2) 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小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是(选填“下部”、“中部”或“上部”)。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对小钟罩内不同位置的影响。
    4. (4) 结合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小明对乙实验中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做如下解释,合理的排序是(填字母)。

      A.二氧化碳在高处聚集,使高处氧气的浓度下降

      B.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热的二氧化碳上升

      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D.高处氧气浓度低于低处氧气的浓度

      E.高处蜡烛先熄灭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 . 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 C . 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 . 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构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出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检测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现象,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____

    A . 400℃ B . 280℃ C . 150℃ D . 20℃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如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每根铁丝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

    1. (1) 仔细观察比较三图中的铁丝形状和火柴位置,预期观察到的现象:Ⅰ、Ⅱ、Ⅲ中,燃烧最强烈的是 , 不能燃烧的是
    2. (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 ,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3.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如图是一般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从燃烧条件来考虑,必不可少的是( )

    A . ①③⑤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