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论及近代史上某次侵华战争,有学者说:“连头连尾持续四年之久的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完全崩溃。”这次“侵华战争”( )
    A . 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刺激了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 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
    A .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 . 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 . 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 . 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 1. (2024高二下·大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闵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颁诏将海外华人召回或是行文至东南亚各朝贡国,要求押解华侨归国。……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护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放宽华工出洋的限制,但同时要求地方大吏应与外国使节“会订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从这一年开始,清政府才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也是大清子民,需要庇护,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的法理的立场来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经历了数次大规模内外战争,为了筹措经费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在此时,华侨为了得到大清朝的承认和护佑,个个慷慨解囊,清政府发现海外华侨的捐款和汇款简直就是一座大金矿。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如图所示文物在2018年11月回归祖国后,由国家文物局划拨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近代时,该文物最可能(   )

    A . 流失于边疆危机之时 B . 因五口通商便利而被出售 C . 见证英法侵华的暴行 D . 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天津条约》签署的第二天,“公使驻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官员闻之大哗。23日,他们采取联合行动,一天之内同时上奏咸丰帝,宣讲公使驻京的危害,鼓励拼死相争。1873年,各国公使以西礼面见清朝皇帝。这表明(    )
    A . 京城官员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 B . 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C . 统治阶级应吸收先进思想观念 D . 京城官员致力于“自强”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打破了清政府不与外国在京谈判和订约的惯例,且条约规定:"(清朝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抄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而对布告条约谕令,部分地方官员持消极抵触心态。由此可知,当时( )
    A . 地方对中央离心力增强 B . 统治集团试图挽救国家颓势 C . 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大 D . 清廷对外关系在阵痛中转变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思想

    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

    剿夷抚夷

    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

    商战抗夷

    “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

    以夷制夷

    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 1. (2023高一上·聊城期末)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 . 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 农副产品出口激增 D . 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 1. (2023高一上·渭南期末)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 抢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晚清时期,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C . 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