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在小亚细亚东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赫梯人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铜柄铁刃匕首,经科技检测为人工冶炼制品,之后此类制品在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和古埃及遗址出土的逐渐增多。农业已成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古赫梯帝国凭借锋利坚韧的铁器和轻便快速的马拉战车等,一度与埃及争夺霸权。由此可以得出(   )

    ①赫梯人首创人工冶铁技术
    ②铁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③古代铁器曾经应用于战争
    ④冶铁技术在亚欧地区普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一下·射洪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 1. (2024高一下·仁寿月考) 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农耕之必然趋向于定居,又使它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有较大的和较为稳定的连续承袭的可能出出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接壤地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这可用来说明( )
    A . 农耕文明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B . 游牧文明的扩张性与开放性 C .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融性 D . 世界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 1. (2024高二下·达州月考) 下图是三个地区的古文字图示。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 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特征 B . 三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 . 三地文字发展体现同宗同源的特点 D . 古代亚非文明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1. (2023高一下·咸宁期末) 【西方古代与近代移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以来,希腊发生了很大变化。当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许多农民因丧失了土地而陷于贫困或破产,也有一些自由民因为债务逐渐沦为奴隶、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纷纷移居海外,谋求出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向海外输出商品,而原料也越来越缺乏,后来希腊就在海外设立商站并逐渐形成殖民地。也有不堪贵族压迫的平民或政治上失利的贵族远离本国,另觅新土。于是,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人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开展殖民运动。早期的希腊殖民地具有农业性质,后来许多农业殖民地变为农业和商业殖民地。这种殖民地自己的手工业也有发展,它们把大部分商品转卖给邻近部落或者提取粮食和原料,同时增加对宗主国的输出。

    ——摘编自李天祐《古代希腊史》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政党的意识形态定位决定了他们将从何种角度来阐释移民这个复杂的问题。对于主流政党来说,移民议题的挑战在于它是一个复合议题,涉及多个政策领域。首先,是否接纳外国人进入本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问题;其次,外国人应该享有哪些权利涉及所在国的福利政策,选举制度等;此外,移民的融合还涉及教育政策、文化政策,关系到所在国的身份认同,价值观等因素。移民问题的复杂性给政党移民问题塑造提供了不同的方式。

    ——王丹逸《政党政治视角下的德国移民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殖民的原因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移民问题?
  • 1. (2023高一下·九江期末)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 . 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 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 .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 .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 1. (2023高三上·东莞期中)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 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 . 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 .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 . 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 1. (2023高二上·安康开学考) 研究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因此,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入。从材料可以看出 ( )
    A . 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 . 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原因 C . 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D . 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
  • 1. (2023高一下·辽宁期中)  有学者指出:“希腊和印度北部都是山地,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直接攻击,中国在地理上更加独立,北部有沙漠、山峰、戈壁。希腊、印度和中国是三种完全原始的文明形式,特别是中华文明,稳定发展,自成一体,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了(  )
    A . 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 B . 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C . 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 . 历史传统影响古代社会
  • 1. (2023高二上·潮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 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各个历史时期友好交往的史实都有文献或考古资料的依据。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意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