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
    A . 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B . 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 . 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D .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 1. (2024高二下·怀柔期中)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明末,徐光启与来华的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近代以来,男女平等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上述现象说明(    )
    A .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B .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D .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 1. (2023高二下·滨海期末)  明代李时珍将《本草纲目》中对近两千种药物的探察视为“吾儒格物之学”,但在书中仍将木材的“坚脆美恶”归因于“各具太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将颜料制备视为源于易经八卦中的“依坎附离”。这反映出,当时( )
    A . 科学研究深受传统文化束缚 B . 儒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C . 格物致知观念促进社会转型 D . 西学东渐影响国人观念
  • 1. (2023高二下·自贡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历经十三年,精心修纂而成。共收录书籍3462种,79338卷。将凡能收入的内容全部完整收入(除了删、毁的内容),体现“述而不作”的传统精神;经部书籍置于最显赫的位置,“甄录最宽”,所收著录接近全部著录书籍的1/5。而有关生产工艺、科学技术一类的书籍,却被贬为“奇技淫巧”而受到排斥,除某些为封建统治所需要的项目如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农桑外,其他方面收录的则寥寥无几;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科学技术的著作,也挂一漏万。《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修辑过程中曾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失。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汇集了伏尔泰、卢梭等150余位作者编著《百科全书》,其间屡屡遭受耶稣会派的强烈反对、政府的查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完成。该书采用辞条的形式把各门科学知识汇集,每一辞条,作者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该命题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做出全新的阐释或详细的记述。《百科全书》不仅描绘出当时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典章制度、风俗人情等各方面的全貌,而且反映了-18世纪下半叶欧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了那个时代各个领域启蒙学者的要求与呼声。

    ——均摘编自肖东发、周悦《<四库全书>与法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编撰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及《四库全书》编撰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1. (2023高二下·丰城期末) 在中国古代,稍为复杂的天文观测与计算方法常常会在朝代要替的动乱之中失传,明朝钦天监的官员们便无人能够掌握代郭守敬制订授时历的方法,甚至南北两京观象台的天文仪器都摆错了位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科技( )
    A . 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B . 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 C . 以墨家思想为指导 D . 缺乏普遍的理论原则
  • 1. (2023高二下·儋州期中)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 1.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或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徐光启《农政全书》 ③贾思勰《齐民要术》 ④蔡伦改进造纸术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①②
  • 1.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③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唐本草》

    ④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著作的相关介绍。这反映出中国传统医学(   )

    朝代

    作者及医学著作

    相关介绍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

    总结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等

    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

    记载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集大成者

    A . 重视实践经验 B . 立足实验观察 C . 强调科学实验 D . 崇尚辨证施治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