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 . 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 . 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 . 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期中) 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 . 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 .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 . 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 . 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南到北全长 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都曾经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 27段,相关遗产共计 58处。

    ——据《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

    (《扬子晚报》,2024.06.23) 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大运河的作用或价值, 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郑和下西洋因财政困难无以为继 B . 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 C . 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 . 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明万历年间,给事中郝敬曾言:“今海内行钱(铜钱),惟北地一隅。自大江以南,强半用银。”清初江南大多地区“即厘数之间,亦皆用银”,而北方五省“收买粮食、布匹、棉花等类,市上俱用钱文”。这种差异说明(   )
    A . 自然环境因素具有决定作用 B . 北方地区铜资源较南方丰富 C . 南北区域贸易规模比较庞大 D . 经济发展形态影响支付习惯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型市镇“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利因素。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明清时期,交通运输仍以水运为主,近海航道、长江、运河等内河成为运输主干道,舟楫不通之处附以驿道等陆路运输,这样就形成了以水路运输为主、陆路交通为辅的全国性交通网络。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商人结为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据此可知(    )
    A . 这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网络体系形成 B . 地域性商帮地位不断提高 C . 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 重农抑商的政策难以推行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秦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金钱当面投入容器中

    B

    古代市楼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演变成聚民交易的场所

    C

    唐代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

    明清时期丝织业领域私营作坊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如表为明朝官方对常熟县人口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明朝常熟县人口统计表(    )

    年份

    洪武四年(1371年)

    62 285

    247 104

    永乐十年(1412年)

    66 327

    284 671

    天顺六年(1462年)

    83 558

    367 600

    成化八年(1472年)

    87 474

    381 577

    成化十八年(1482年)

    87 474

    381 577

    弘治五年(1492年)

    88 044

    381 577

    A . 专制统治导致了基层治理体系崩坏 B . 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 C . 重农抑商促进了社会环境整体稳定 D . 赋税制度调整使户口登记沦为形式
  • 1. (2024高一下·仁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涌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纪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白银输入量,梁方仲估计为1亿两。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郑有国苏文著《明代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与世界贸易体系》

    材料二:早期近代(1450~1750年)是全球的一个新时代,……世界历史的许多重大主题在早期近代发生了变化。由于得到航海技术的支持,许多文明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网络大到全球范围,突破了以前的国际联系。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土著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

    ——施诚《全球史中的“早期近代”》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2. (2)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欧洲在“早期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经济“近代”性,并说明新航路开辟在“全球史”发展中的地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