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雅安模拟)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B .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D .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始于汉朝 B . 接触交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 . 隋唐时期中外交往交流达到顶峰 D . 文化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学问僧赴长安求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佛教文化的传播 B .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 政治制度的创新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唐太宗时期,境内居住着大量外国侨民仅广州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这些外国侨民可以享受“国民待遇”自由生活、经商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有不少人在中央或地方的官府中任职。这反映了唐朝(   )
    A . 国家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B . 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 . 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D . 经济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 1. (2024高一下·仁寿月考) 701 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宝律令》,规定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要模仿 唐代朝服;不久又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 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中国服饰开始影响世界 B . 日本以唐服为文明象征 C . 中国传统服饰基本定型 D . 唐服推动了日本封建化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阿拉伯商人活动示意图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白居易曾作《眼病二首》:“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龙树论》是从印度传入的治疗眼科疾患的医籍。当时随着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的进行,出现了大量由印度译入的佛教医方明经书,如《龙树菩萨药方》和《婆罗门药方》等。这反映了( )
    A . 中外交流促进科技发展 B . 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 C . 印度医学受到社会追捧 D . 唐代推行三教合一政策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时期主要是通过互派使节进行文化交流,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隋)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交流内容以制度文化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这体现出日本( )
    A . 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 B . 国际形势发展推动了国内社会变革 C . 感受到隋唐强盛带来的压迫感 D . 加快社会转型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 1. (2024高二下·中牟期中)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召开,中国与中亚将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中国与中亚交的是( )
    A . 西汉征服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 B . 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逐渐传入 C . 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D . 唐朝后期,经海路来华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 1. (2024高一下·泰州期中) 8世纪中叶,新罗(今朝鲜)在中央设执事省,地方设州、郡、县、乡,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这反映当时的朝鲜(   )
    A . 民族意识淡薄 B . 仿效唐朝制度 C . 重视制度创新 D . 对外交往频繁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