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
    A . 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 .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 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 . 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 1. (2024七下·长沙期中) 他及其子孙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有诗颂曰:“骏马凌风,拓土开福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他是( )
    A . 杨坚 B . 李世民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1. (2024七下·邯郸经济技术开发期中) 品诗词之美,忆家国故事。以下诗词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④①②
  • 1. (2024七下·邯郸经济技术开发期中) 元朝时,许多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族、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新的民族(    )
    A . 满族 B . 藏族 C . 壮族 D . 回族
  • 1. (2024七下·永定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少数民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四: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盟约,该盟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请写出岳飞“收拾旧山河”失败后南北两个政权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4. (4) 材料四中的诗歌是文天祥写于哪两个政权斗争时期?从诗人身上你体会到了怎样的品质?
  • 1. (2024七下·永定期中)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 B . 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C . 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 . 都城都位于今天的西安
  • 1. (2024·郴州模拟) 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 .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 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 . 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 . 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 1. (2024七下·丰都县期中) 以下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统一”表格。其中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     )

    选项

    时间

    事件

    A

    1260年

    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B

    1271年

    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C

    1276年

    元攻破临安,北宋灭亡

    D

    1279年

    消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七下·滦州期中)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

    ②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山东、山西、江西、辽阳称作“腹里”,直属中书省 

    ④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七下·珠海期中)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白话译文)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