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1917 年4 月 17 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党会议上强调要“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4月 21日,党的彼得格勒委员会否决了列宁的这一报告提纲。5月 12日,党的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经过激烈讨论,通过了列宁提出的革命路线和政策。这反映了此时俄国( )
    A . 工农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 B . 社会主义革命时机成熟 C . 革命形势进一步向前发展 D . 沙皇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 1. (2023高一下·宁德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人类历史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 

    根据材料,选取两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写出图片序号,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三上·汕尾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二

    当时(“一五”计划时),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并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进行建设……(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的表现。毛泽东称苏共为“最好的先生”是基于哪些方面的现实考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自己还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 (2024·安徽月考)  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
    A . 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 B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 C . 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 1. (2023高一下·桂林期末)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一言论描述的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 B .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C . 苏俄新经济政策 D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 1. (2023高一下·濮阳期末)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贵族上流社会生活迅速欧化,但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因改革而欧化,相反加强了东方化的趋势即君主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继续发展和强化。这反映了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
    A . 当时沙皇统治的不得人心 B . 沙俄欧化使阶级矛盾激化
    C . 俄国现代化进程结构失衡 D . 沙俄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
  • 1. (2023高二下·淮安期末)  在欣赏俄罗斯艺术时,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俄罗斯艺术作品和1812年拿破仑战争有关系,这场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俄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启发了大批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和十月革命都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 . 标志俄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 B . 有助于俄国社会思想启蒙
    C . 直接推动了俄国的革命进程 D . 沉重打击了俄国封建统治
  • 1. (2023高一下·南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 

    年份

    事件

    1517

    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1701

    英国通过《王位继承法》

    1762

    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1985

    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1787

    美国制定宪法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83

    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

    1917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近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历史事件,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下·咸阳期末)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认为,布尔什维克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 .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 第一次尝试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C . 结束了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 D . 建立了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
  • 1. (2023高一下·锦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处于各种交织的矛盾冲突之中,多年的战争把俄国推向了灾难的深渊,物价飞涨,社会躁动,彼得格勒最大的企业——普梯洛夫工厂的约3万名工人集会,并宣布总罢工……从俄历二月到十月,在8个月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强大起来,并在关键时刻及时地调整政策夺得了政权,在这方面,列宁的作用无可替代。纵观俄国的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合乎民意和愿望的胜利,体现了这场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摘编自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材料二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好多情况,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正因如此,我提出了一个决议案:“鉴于俄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关于对合作社的态度的决议完全是以承认余粮收集制原则为基础的,而现在余粮收集制已经为实物税所代替,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撤销这项决议。” 

    ——摘自列宁:《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1921年3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报告的背景及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