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辽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中国日渐被卷入由近代东西方列强帝国主义扩张所形塑的世界体系,时人已经逐渐认识到,思考中国问题必须同时思考同一时期的欧洲与全球问题,以辨别中国在全球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并提供一种具有比较性的全球视野。单纯地从中国自身历史轴线上思考中国问题已不太可能。从这样的视角出发,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反抗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的思考》

    根据材料,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1. (2024高三下·辽宁)  1878年7月,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诞生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见下图),这套邮票共3主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云龙。“龙”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作为历史文物,它们可用于研究晚清时期(    )

    A . 统治者抵制近代化 B . 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C .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D . 民营通信事业的发展
  • 1. (2024高一下·万州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政府对金融业及其相关业务管制的逐步放松,为宏观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性质的票号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早在专营汇兑业务的票号产生前,各种商业机构、银号偶然也有汇票发行,而票号则是在巨额的利润刺激下产生与发展的。在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中,政府基本上不再发行纸币,而明清时期特有的经济形态和货币变革,使汇兑与汇票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历史上的票号,从康熙年间由山西商帮创办到最后被改组而退出历史舞台,共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燕红忠《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路径与结构》

    材料二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新式银行的诞生。1912至1927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之幼年时期,16年间共成立银行186家,但倒闭停业者就有135家。这一时期大多数银行大部分为前清时期的地方官钱局所改组,也有一部分为地方军阀所新设,主要以经理省库、为地方军阀筹办军政费用服务,滥发纸币、管理腐败,并随着地方军阀的盛衰而存亡。从192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大大加速,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尽管在地域分布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但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已经大体形成。

    ——摘编自燕红忠《试论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路径与结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票号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式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近代银行业不断发展完善的主要原因。
  • 1. (2024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 )
    A . 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 . 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 .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 1. (2023高一上·红桥期末) 如果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一单元主题应是(    )
    A . 侵略与危机 B . 抗争与探索 C . 立宪与共和 D . 民主与科学
  • 1. (2023高一上·绵阳期末)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迅速与西方航运公司展开价格战。太古、怡和两家外资巨头不得不在1877年、1883年、1889年三次与招商局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表明( )
    A . 中外势力勾结剥削国人 B . 洋务运动有利于抵制经济侵略 C .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 . 洋务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曾国藩编练的地方武装——湘淮军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依赖力量,一批湘淮军将领担任了地方督抚。据统计,仅湘系集团,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10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由此可知( )
    A . 清廷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 .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破坏 C . 晚清统治基础严重动摇 D . 满汉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因为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开放思想发展过程坎坷曲折,呈波浪型发展态势,大致经历了三次高潮、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 1. (2023高一上·吕梁期末) 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 )
    A . 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 B . 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 C .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 . 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 1. (2024高一下·西宁开学考)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3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