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柯桥期中)  公元前8世纪,第17代楚君熊通向周天子请求提高封号遭拒后自立为楚武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这表明当时( )
    A . 禅让制渐成风尚 B . 世袭制开始确立 C .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 宗法制消失殆尽
  • 1. (2023高一上·温州期中)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仍

    ④民族交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④④
  • 1. (2024高一上·南开期中)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战国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五代十国时期
  • 1. (2024高三下·山东开学考) 春秋时期,出奔他国者多为王室和公室成员,其出奔时会带上宗族家室,集团化色彩浓厚;战国时期,出奔他国的主体变成了士,方式也变成了只身出奔。 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 私学兴起士阶层扩大 B . 军功爵制取代了世官制 C .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 . 宗法血缘关系趋于弱化
  • 1. (2023高二上·宣城期末)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周公宰孔与会赐胙(肉),订立的盟约规定同盟各国不得废除已立的太子、不得立妾为妻、要惩罚不孝的人等条款。这主要表明( )
    A . 会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B . 诸侯争霸纷争不断 C . 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维护 D . 宗法制度受到重视
  • 1. (2023高一上·甘肃月考) 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 (2) 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1. (2023高二下·银川期末) 锡命礼是西周王朝天子册封各国诸侯和中央王官的政治工具。而《国语•周语》记载晋惠公接受天子锡命时“执玉卑,拜不稽首”。周平王和周襄王分别锡命晋文侯和晋文公时,赐物中均没有出现“鈇钺”(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这一物品。这些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 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有机结合 B . 周王室的政治影响力遭到削弱 C . 贵族内部矛盾促进了权力的再分配 D . 土地制度变革动摇了等级秩序
  • 1. (2022高三上·镇江期末) 下图为战国时期货币分布图,该图反映的现象(     )

    A . 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 . 奠定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C . 属于诸侯分裂割据的产物 D . 阻断了商品和货物的流通
  • 1. (2023高二下·百色期末)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材料表明( )
    A . 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战争阻碍多元一体进程 C . 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D . 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
  • 1. (2022高三上·广州期末)  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  )
    A . 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 . 天子权威与都城营建强化 C . 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加强 D . 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