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黔南期末) 公元前578年,晋国与齐、卫、鲁等国组成联军西进伐秦,周简王亦派大夫率军助战,秦迎战于麻隧,秦败。麻隧之战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据此推知(    )
    A .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 列国中晋国实力最强 C . 晋胜后实现兼并天下 D . 秦败后开启富强之变
  • 1. (2023高一上·贵阳期末)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春秋时期( )
    A . 列国纷争,群雄并起 B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 社会动乱,经济凋敝 D . 人心思定,天下归一
  • 1. (2024·) 下表是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据表格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排序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A . 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 . 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 . 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 . 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 1. (2024高三下·德州开学考)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 1. (2023高三上·保定期末) 据研究,战国时期,六国之人把秦称为“虎狼之国”或“虎狼”,如苏秦、游腾、屈原等,至秦末及西汉时亦然。相反,六国合纵称为“纵亲”,背弃了合纵关系被称为“负亲”。这些称谓主要反映出(   )
    A . 秦国商鞅变法存在不足 B . 秦国儒家文化相对落后 C . 六国与秦在文化心理上的对立 D . 东方六国地区严格遵守宗法制
  • 1. (2023高一上·江门月考)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 武王克商 B . 平王东迁 C . 王室衰微 D . 诸侯争霸
  • 1. (2023高一上·江门月考)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周襄王派特使参加,送来王室祭肉并免其跪拜礼,但齐桓公坚持恭行跪拜。这反映了( )
    A . 宗法等级制度已彻底瓦解 B . 齐桓公以尊王来巩固霸业 C . 齐桓公霸主地位尚未确立 D . 周天子共主地位依然稳固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郭希汾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C . 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 D . 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月考) 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 , 各有封邑 、绿田 , 无棒绿 , 但从春秋末年起 , 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棒绿的官僚 , 这些官僚不再有封地。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 棒绿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 . 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C . 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 .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据史载,周襄王想要讨伐郑国,所以娶了戎狄女子作为王后,与戎狄之兵一起讨伐郑国。这一 现象表明( )
    A . 华夏认同形成 B . 分封制度崩坏 C . 民族交融发展 D . 华夷观念消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