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南山期中) 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

    A . 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 B . 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 . 延续商朝的治国思想 D . 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威严而神秘的饕餮纹多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青铜器纹饰则呈现了富丽生动的画面,如宴乐、采桑、攻战等。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 井田制的瓦解 B . 冶铸技艺的提高 C . 周王室的衰微 D . 现实社会的发展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学者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A . 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 . 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 C .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 . 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
  • 1.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

    B

    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C

    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

    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更为激烈

    D

    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书书写的秦简

    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3高三上·汕头期末)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原地区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代表,区别于近东体系中的冶金技术,它迅速创建了泥范块范法技术体系,几乎不见锻造器物,生产出造型独一无二的礼器,如爵、鼎等容器组合。由此可见(   )
    A . 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 B . 技术提升伴随着人类的迁徙 C . 古代中国青铜技艺具有独特性 D . 早期中外文明交流日趋频繁
  • 1. (2023高一上·芜湖期末)  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
    A . 良渚遗址古城墙 B . 甲骨文的记载 C . 二里头遗址资料 D . 何尊及其铭文
  • 1. (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  《国语·周语上》记载,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西周政体保留有原始民主传统 B . 国人们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 . 体现“敬天保民”的治国思想 D . 周天子仍以内外服制加强统治
  • 1. (2023高一上·浙江期中)  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多件出土自洛阳的文物惊艳亮相。其中,有“超级国宝”之誉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首次面对公众开放,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二里头文化遗址“绿松石龙”( ) 

    A . 很有可能是商文化的历史遗存 B . 反映了戎狄蛮夷华夏认同观念 C . 体现当时人们对龙的图腾崇拜 D . 实证了统一封建制国家的存在
  • 1. (2024·期末)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广州增城金兰寺遗址发现面积约500 多平方米

    的史前贝丘堆积

     

    原始社会已出现贝币

     

    B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的

    储粮窖穴,最大的窖穴深达 5.2 米

     

    新石器时代阶级分化明显

     

     

    C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古墓群出土的随葬编钟,

    形制与中原出土的同期编钟大致类似,花纹则 有明显差异

     

     

    先秦时期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D

    广东博罗银岗村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窑场遗址,出土器类有罐、鼎、豆、杯、钵、碗、盒、

    纺轮、珠、环、垫、印模、动物模型等

     

    先秦时期当地的手工制造业主要服务于基层消费市场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59年,考古学家在殷都宫殿区以东数百米的后冈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墓葬”。这座圆坑墓穴共有三层,掩埋了73具尸骨。发掘者认为,这应该不是墓葬,而是一座祭祀坑。后冈祭祀坑的发掘,一定程度印证了《史记》等史书记载的商朝存在“人牲”献祭的风俗。这表明( )
    A . 人们对于早期文明的认识,是从考古发掘开始的 B . 文字史料需要得到考古的支撑,才显得真实可信 C . “地上”“地下”史料相印证,增加史料可信度 D . 根据史料实证原则,史实会随着史料发掘而改变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