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据考古学研究,夏、商、西周三代中原地区政治礼制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传播辐射。周边各区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中原的礼制文化。据此可知,中原地区礼制的传播推动了( )
    A . 文化交流与认同 B . 儒家观念的形成 C . 国家机构的完善 D . 中央集权的确立
  • 1. (2024高一下·河南月考)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 793处(见图)。 由此可知( )

    A . 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 . 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 D . 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 1. (2024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金文族徽是商代以来的家族组织名号,常见于商周青铜器。西周时,殷商遗民在被分封给各诸侯国时仍可以使用原有的族徽,今考古发掘证明一个叫冉族的殷商遗民的金文族徽在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凤翔,山东临朐,湖北荆州等地均有较多数量的出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华夏族群认同意识有所增强 B . 分封削弱了殷商大族的势力 C . 青铜器制作的地域特色鲜明 D . 宗法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 1. (2024·)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宗周镐京地区大片领土,王室所拥有的领土不及一些诸侯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B . 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走向瓦解 C . 礼崩乐坏的现象已十分普遍 D . 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正式确立
  • 1. (2024高一上·通州期末) 习近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甲骨文的出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宗法与宗庙制、土地制度等,使商代成为可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
    A . 文字是历史传承的唯一载体 B .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 . 甲骨文发现之前无信史可言 D . 甲骨文验证了史书相关记载
  • 1. (2024高三下·模拟)  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 . 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 . 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 . 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 1. (2023高二上·嘉兴期末) 《尚书·酒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   )
    A . 夏朝聚族而居的社会状况 B . 商朝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吏 C . 西周形成的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D . 诸侯国对周王室承担的各种义务
  • 1. (2023高一上·江门月考)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材料表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的是( )
    A . 体现民本观念 B . 宣扬君权神授 C . 实行等级制度 D . 强化宗族关系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 .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C .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 1.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脱离氏族社会未远,商代尚未确立专制王权,神权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王权之上,表现出浓厚的神权政治的色彩。迄今为止,殷墟所发现的近15万片带字甲骨中,除极少数为商王室记事之用外,其余都是商人占卜鬼神的结果。在商代社会生活中,无一事不求之于占卜,一切依从占卜的结果而行事。 商族曾与彭、韦等众多方国结成联盟,伊尹、保衡、伊陟、巫咸等人都是诸方国的首领,同时又是当时的大巫,既代表方国势力,也代表神权。 各方国与担任方国联盟军事首领的商族各司其职,以实现方国联盟内部权力的均衡分配,维持联盟政体的存在。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商代,卜筮是当时人们沟通神灵的渠道,被认为代表鬼神意志,人们对卜筮绝对尊重,“各非敢违卜”。

    ————摘编自王奇伟《论商代的神权政治———兼论商代的国家政体》

    材料二

    周人建国后,对殷人的神权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周武王在《太誓》中对殷纣王的天命观作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天命是根本不能依赖的,提出“天命靡常”的观念。在周人看来,人们无论如何祭祀上帝百神、先公先王,上天总是不可能完全顺从民众愿望的,在此基础上周人主张“天人合一”。 周人打破了殷人把神权高度集中在王室手中的局面,将祭祀的权力按不同的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的手中。 西周晚期以来,随着天神威信的下降,人们对天由怀疑到指责,由指责到诅咒。尤其在春秋时期,虽然仍有不少重神事而轻人事的现象,但一些政治上的实力派人士则重人事而轻神事,如晋国的叔向和子产都是这样的人物,“民”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置于天道与神权之上。

    ————摘编自王晖、吴海《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代神权政治观念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对商代神权政治观念的改造并分析其改造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