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发明时间

    国外装备

    淮军装备

    Gitling gun

    加特林机枪

    1862年

    1864年美军开始装备

    1873年

    Mauser Model 1871 rifle

    1871式毛瑟步枪

    1866年

    1871年德国采用

    1875年

    Sneider rifle

    斯奈德步枪

    1866年

    1867年英国采用

    1873年

    Lee rifle

    李氏步枪

    1877年

    1879年美国海军采用

    1879年

    Maxim gun

    马克沁机枪

    1884年

    1887年英国、瑞士采用

    1885年

    表1部分中外军队火器列装情况对比

    通过表1,可以得知当时( )

    A . 军事体制取得创新发展 B . 洋务运动遵循中体西用 C . 中外差距得到较大扭转 D . 近代军队把握时代脉搏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1921年,北洋政府将《卿云歌》定为正式国歌,歌词如下:“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遭到了当时多数人的批评,是因为( )
    A . 新三民主义的推动 B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这一动员( )
    A . 其原因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突出了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 C . 其作用是扩大抗日整体力量 D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导向很明确 :一是宣传土地革命,二是宣传抗日救亡。这是由于(    )
    A . 国共对峙和日本侵华的时局 B .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C .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 . 全民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1861年,奕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由于“事事皆以诚相待”,被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称为“不株守中国政治历史典籍上的教条”的新人物。普鲁斯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我们应以温和 协调的态度获致恭亲王及其同僚的信任”。据此可推知(   )
    A . 中国国际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B . 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农民运动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D . 清政府已放弃了传统外交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据图推断,苏维埃政府发行公债有助于(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战争公债券(1932)

    A . 应对政府的人员开支 B . 减少经济封锁损失 C . 探索国家治理制度化 D . 改变群众消费观念
  • 1. (2024高一下·荣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勋、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访夷情,译西书”,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下边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发生四次明显变化的统计表。这其中,1928年党员成分对比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26年

    1928年6月

    1945年4月

    1945年底

    总数

    4000人

    13万余人

    121万人

    448.8万多人

    比例

    工人占70%

    农民占76%

    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占76%

    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 新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C . 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 D . “三三制”原则的实施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学者认为其将根本法做成了适用一人一事一时的制度规定,这一举措也就犯了“因人设法”之忌。如果这一说法成立,那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因人设法”的条款是( )
    A .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C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