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 (1) 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 (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    )
    A .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 B .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 C .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在古代典籍《礼记》和《礼仪》中都特别强调宴礼的意义在于明尊长,别贵贱。但辛亥革命后,在一些盛大的鸡尾酒会上,不设座位,宾主在宴会上可以自由走动、交谈、选取食品。这表明(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变化 C .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新的变化 D . 鸡尾酒会是按《礼记》的要求举办的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862年8月清政府 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 ,方不受人欺蒙”。清政府这一认识推动( )
    A . 创建京师大学堂 B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C . 设立京师同文馆 D . 创办清华学堂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据传,Coca-Cola原译为“蝌蝌啃蜡”,在1928年悬赏征名酒动中,旅居英国的蒋彝教授因首创“可口可乐”而获得奖金。但有学者指出蒋彝自述1933年才前往伦敦、1935年翻译该译名,还发现了可口可乐公司注册商标的相关档案(图)。这说明(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公示的“可口可乐”商标审定书

    A . 史学研究必须有一手史料 B . 文献史料价值高于口述史料 C . 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 D . 年代久远历史事实莫衷一是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
    A . 维新变法的成效 B . 中体西用的突破 C .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 民族危机的加深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1928年1月,毛泽东指导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 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积迅速扩大 C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被普遍接受 D . 中共重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如图所示为米谷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漫画中的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

    A . 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B . 粉饰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C . 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D . 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 1. (2024高一下·江西月考)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时期。”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则“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 )
    A . 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 C . 加强了抗日各阶级之间的联合 D . 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需要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产阶级)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材料二

    欧美的学者论到东洋的问题来,总不免是有几分隔靴搔痒的毛病的,朱镜我(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社会底研究——历史过程之回溯》(发表于1928年9月)有不少的很重大的错误的分析,这大约也是他所依据的魏特夫的《觉醒的中国》误了他……所以我在这儿要发表出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的发展阶段的我的意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末,唯物史观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法则,而是具体化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达到顶峰。 当时《读书杂志》开辟的“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专辑总结道,论战参与者“虽然谁都以唯物自居,而时常会陷于唯心的魔窟;谁都以辩证自居,而时常会拘于机械的公式”。甚至“不瞭理清楚历史的唯物论,或者有意滑头而曲解而修改而捏造了他们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
    3.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谈谈你对“贯通起来”的看法。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