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苍溪模拟) 自古以来,如何处理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一直是统治者们费尽心思所要解决的事。宋初在此方面的有效探索是(   )
    A . 重文轻武 B . 重武轻文 C . 削弱相权 D . 强干弱枝
  • 1. (2024·吉安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苹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 1. (2024·信丰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小华同学在学习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这一主题后,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

    材料二  下列内容是小张同学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收集到的有关史实:

    史实

    ①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科学技术向西方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③隋朝时创立的科举制对西欧启蒙运动和英国文官制度建设影响深远。

    ④754年鉴真东渡成功,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并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⑤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 (1) 请你帮助小华同学完成思维导图中A、B两处的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以往历朝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何历史进步性?
    3. (3) 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上述史实加以说明。
  • 1. (2024·沅江模拟)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留下了“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名句,反映出当时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而北宋著名学者汪洙则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出与唐朝相比,宋代社会风气的主要变化是(   )
    A . 强干弱枝 B . 重文轻武 C . 独尊儒术 D . 重农抑商
  • 1. (2024七下·富宁月考)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下面对“重文轻武”政策理解错误的是(   )
    A .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B .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C . 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D . 武将的地位明显高于文臣
  • 1. (2024七下·丰城月考) 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
    A . 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 .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 1. (2024七下·德惠月考)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 . 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 . 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 . 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 . 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 1. (2024七下·德惠月考) 宋朝《神童赋》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表明宋朝推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武轻文 C . 内轻外重 D . 重文轻武
  • 1. (2024七下·巴东) 宋太祖普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 .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 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 .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 1. (2024七下·巴东)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时期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B .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 丞相权力不断扩大 D . 封建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