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双流期末)  中国报刊业起源于近代,对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日报》创刊后是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木刻版画

    创刊题词

    张谔作刘春安刻《为巩固团结而努力》1939年

    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周恩来

    发动全民的力量,从铁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国。

    ——郭沫若(时任国民政府三厅厅长)

    鼓动全面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孙蔚如(抗日名将)

    材料二 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沦陷前夕来到报社,口授25日社论,题为《告别武汉父老》,郑重宣告:“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我们一定要回来的,武汉终究要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据杨琳《周恩来与〈新华日报〉》

    材料三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像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读者来信

    材料四 《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高度评价《新华日报》在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的表现,称赞其“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据蔡斐、汤程桑《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馆图书出版工作的历史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全民族的共同诉求是什么。列举两例不同群体为这一使命所作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什么阶段。分析周恩来强调“我们一定要回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人民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大众传媒应对民族肩负起怎样的使命。
  • 1. (2023八上·嵩明期末) 以下是小明同学围绕“伟大的抗日战争”主题而制作的复习资料卡内容。请你阅读材料后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时空坐标】

    【图片材料】

    【文献摘录】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党领导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在东北,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1938年冬到1940年的两年多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牵制和抗击了大量侵华日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要求:选取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在答题卡的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说明理由要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团大战的指挥官。并概括百团大战的影响。
    3. (3) 阅读资料卡后,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 1. (2023八上·清苑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材料三 抗战时期,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洪流中。民族企业家、科学家、文化教育界、画家、音乐家、海外华侨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抗日,为抗日战争胜利而共同斗争。

    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1. (1)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 1938 年在正面战场和 1940 年在敌后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
  • 1. (2023八上·雨花期末)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这里的“湘北之大捷”是指( )
    A . 豫湘桂战役 B . 江西万家岭战役 C . 台儿庄战役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1. (2024八上·从江期末) 阅读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序号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杀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2年初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5年4月至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 (1) 从材料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2.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选择两个),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八上·从江期末)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淞沪会战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B

    一二•九运动

    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武汉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中共七大

    为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3八上·廉江月考) 小明在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利用了年代尺来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主题是( )

    A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 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抗战
  • 1. (2023八上·江城期末) 下图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 . 水陆交通便利 B . 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 1. (2023八上·潮阳期末)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并授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一枚美国助章。随后,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
    A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 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1. (2024八上·潮南期末) 有学者认为,徐州会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阻滞了日军向中国腹地的进攻。日军绝没有料到仅徐州会战就打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和与德军会师的狂妄计划。这表明( )
    A . 徐州会战打乱了日军的侵略部署 B .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 徐州会战是中国战场的反攻之战 D . 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促使日本停止进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