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廉江模拟)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表明,秦统一六国的有利因素是( )
    A . 商鞅变法的影响 B . 有利的地理位置 C . 外交策略的得当 D . 军队战斗力强大
  • 1. (2024九下·揭西) 同时期东西方有两大帝国对世界影响很大,其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材料二:秦汉统一以前的战国时代,中国即已走向统一。秦灭六国,不外是一个历程的终点; 汉室代兴,也无非是完成这一历程,并加以充实而已。罗马统一地中海,也是延续泛希腊文化的弥漫各处; 罗马也无非是接过了已经发动的历史过程。文化的统一,早于政治的统一,实为两大帝国兴起时共同的现象。东西两大帝国的统一大业,均由本处于边陲的势力凭借优势的武装力量,以征伐完成——这也是双方共有的形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 (1) 材料一中A、B 分别代表的古代国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这两个国家关系的影响。
    2. (2) 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整体或局部提炼材料观点皆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1. 通过对本课的预学,你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 1. 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①②③
  • 1. (2023七上·楚雄期中)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 . 齐桓公、齐国 B . 晋文公、齐国 C . 齐桓公、秦国 D . 楚庄王、秦国
  • 1. (2023七下·新田期中) 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⑤
  • 1. (2023七上·安乡县期中)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 焚书坑儒 C . 统一文字 D .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 1. [2022辽宁盘锦中考]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 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 . 都在长安定都 C .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 . 都实行科举制
  • 1. (2024七下·江油开学考)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中国 C . 修筑长城 D . 设置郡县
  • 1. (2024七下·德庆开学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三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图四 《论语》书影

    图五 统一文字

    材料二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阅读材料一图片,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分别对五幅图片内容进行论述说明,字数240字左右。
    2. (2) 依据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两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