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光明模拟) 水合肼(N2H4·H2O)作为一种重要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AC、D1PA,TSH等发泡剂。工业上常用尿素[CO(NH2)2]、NaOH、NaClO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

    已知:①Cl2与NaOH反应为放热反应,Cl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ClO3

    ②N2H4·H2O沸点为118℃,具有强还原性。

    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 (2)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25℃以下,其主要目的是
    3. (3) Ⅱ.制备水合肼:

      将制得的NaClO与NaOH的混合溶液滴入尿素水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控温装置已略),充分反应后,仪器X中的溶液经蒸馏获得水合肼粗品,剩余溶液再进一步处理还可获得副产品NaCl和Na2CO3·10H2O。

      仪器X的名称是,X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若滴加NaClO溶液的速度较快时,水合肼的产率会下降,原因是
    5. (5) 水合肼是二元弱碱,在溶液中可发生类似NH3·H2O的电离。写出水合肼和HCl控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实验室可用碘测定水合肼的浓度,称取5.0g水合肼样品,加入适量水、稀硫酸、碳酸氢钠,配成500mL溶液,从中取出2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200mol·L-1I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00mL,则样品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已知:N2H4·H2O+2I2+H2SO4+6NaHCO3=N2↑+4NaI+6CO2↑+Na2SO4+7H2O)。
  • 1. (2024·光明模拟) 二氧化饰(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可以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氟碳饰矿(主要成分为CeCO3F,含Fe2O3、FeO等杂质)制CeOz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滤渣Ⅰ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Ce(BF4)3

    ②Ce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Ce4+

    回答下列问题:

    1. (1) CeCO3F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焙烧氟碳铈矿时,提高焙烧效率的措施有(写出两种),实验室进行焙烧操作时一般在中进行。
    3. (3) CeCO3F在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上述流程中所加的盐酸要适当过量,其目的是,操作中可用硫酸和H2O2替换盐酸,其优点是
    5. (5) 写出从滤液Ⅱ中沉淀铈的离子方程式:
  • 1. (2024·梅江模拟) 下列实验中,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变黄

    Cl2的氧化性强于Fe3+

    B

    向NaCl、NaBr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

    有浅黄色

    沉淀生成

    Ksp(AgCl) > Ksp(AgBr)

    C

    常温下,向NaHS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Kw>Ka1(H2S)·Ka2(H2S)

    D

    向盛有2 mL一定浓度的Na3 [Ag(S2O3)2]

    溶液的试管中,滴入5滴2 mol· L-1KI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Ag(S2O3)2]3- 能够完全电离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龙坡模拟) 氮化硅可用作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由石英砂和原料气(含和少量)制备(粗硅中含Fe、Cu的单质及化合物,高温氮化时杂质未参加反应)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还原”时焦炭主要被氧化为 B . “高温氮化”时作还原剂 C . “操作X”可将原料气通过灼热的铜粉 D . “酸洗”时,“稀酸Y”选用稀硫酸
  • 1. (2024·九龙坡模拟) 镍、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以含镍废料(主要成分为NiO,含少量FeO、、CoO、BaO和)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基态Co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2. (2) “滤渣Ⅰ”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3. (3) “调pH”过程中生成黄钠铁钒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萃取”时需充分振荡,目的是。“萃取”和“反萃取”可简单表示为:。在萃取过程中加入适量氨水,其作用是。“反萃取”需要往有机层中加(填试剂名称)。
    5. (5) 常温下, , 若起始时 , “沉钴”过程中应控制pH<
    6. (6) 在空气中能受热分解,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起始的质量的比值(剩余固体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固体置于热解装置中,通入空气流,在℃(填范围)煅烧至恒重即可得到。由制备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 1. (2024·九龙坡模拟) 碘酸钾是常用的食盐加碘剂。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采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碘酸钾的制备。

    方法一: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先用高锰酸钾制备氯气,再用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最后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方法二:采用如下图实验流程,直接用高锰酸钾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溶液,再经一系列步骤得到碘酸钾产品。

    已知:是一种白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溶于乙醇。

    1. (1) 方法一中,装置A中导管a的作用是。装置B中的试剂为
    2. (2) 氯气氧化碘化钾得到碘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
    3.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4. (4) 方法二所得产品碘酸钾纯度的测定:准确称取ag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作为待测液,取25.00mL该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稍过量的碘化钾,用适量的盐酸酸化后,盖紧瓶塞,置于避光处3min,当溶液呈淡黄色时,加入少许指示剂,用c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VmL。(已知:

      ①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填序号):→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开始滴定。

      A.烘干   B.用蒸馏水洗涤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排除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记录起始读数   H.检查是否漏水

      ②滴定指示剂宜选用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③产品碘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cV的表达式表示;]

  • 1. (2024·九龙坡模拟)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验证漂白性

    制备

    保护铁件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龙坡模拟)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含有硫酸钙的水垢中加入溶液浸泡后,再加入稀盐酸

    水垢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B

    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效率:

    C

    将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为1∶4混合于试管中,光照

    反应后的气体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代甲烷有酸性

    D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的NaClO溶液的pH

    试纸变蓝,对比标准比色卡测出pH约为9

    次氯酸为弱酸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九龙坡模拟) 鱼浮灵是一种化学增氧剂,主要成分为过氧碳酸钠 , 有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低。实验室用与稳定剂的混合液(稳定剂不参与制备反应)和化合制备过氧碳酸钠,制备装置如图。

    1. (1) 仪器B的名称为,仪器A中冷凝水的进口是(填“a”或“b”)。
    2. (2) 烧瓶中发生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3. (3) 下列物质可做该反应的稳定剂的是____。
    4. (4) 实验时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5~20℃,可采取的措施是
    5. (5) 反应结束后,为了获得干燥的过氧碳酸钠固体,可在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再进行静置、抽滤、洗涤、
    6. (6) 取4g过氧碳酸钠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足量稀硫酸,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15.00mL。滴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过氧碳酸钠的产品纯度为
    7. (7) 为了探究过氧碳酸钠在溶液中的增氧机理,在相同时间测得体系的pH和溶解氧的含量如下表,结合以上数据分析“鱼浮灵”溶于水后在水产养殖中速效增氧的原理

      试剂

      pH

      6.0

      15.97

      8.14

      8.15

      9.26

      溶解氧

      6.44

      6.48

      9.11

      9.12

      10.97

  • 1. (2024·九龙坡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装置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B

    先后通入气体,制取碳酸氢钠

    用酸性溶液滴定 

    C

    D

    制备溴苯并验证发生了取代反应

    灼烧干海带

    A . A B . B C . C D . D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