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化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的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
    A . 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 B . 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固体 C . 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 D . 混合物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 1. (2024高一上·泉州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室温下向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 , 溶液变浑浊

    该温度下溶解度大于

    B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该溶液一定含

    C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点在试纸上,试纸显蓝色

    属于碱

    D

    在相同条件下,向试管①加入 , 向试管②加入和少量固体,试管②产生气泡较快

    可加快分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期末) 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完全与反应生成产物,失去电子数约为 B .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溶液和溶液中,前者不生成沉淀 C . 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氧气转移电子 D . 固体中含少量 , 可用加热法除去
  • 1.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期末) 下列实验仪器或药品配置合理,并且能达到相对应选项中实验目的是(  )

    A . 验证热稳定性 B . 验证潮湿氯气与干燥氯气的漂白性 C . 净化并收集干燥氯气的装置连接顺序为dcbafe D . 滴有酚酞的溶液红色褪去,证明氯水中有酸
  • 1.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期末) 下列选项描述与对应图像相符的是(  )

    A . 图①为新制氯水在阳光直射时,溶液中Cl-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 B . 图②为Na2CO3、NaHCO3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的图像 C . 图③为向Ba(OH)2溶液中滴加MgSO4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图像 D . 图④为FeBr2、FeI2混合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随氯气通入的变化图像,曲线b代表的是Cl-(已知还原性:I->Fe2+>Br-
  • 1. (2024高二上·房山期末) 某实验小组研究经打磨的镁条与1 mol·L−1 NaHCO3溶液(pH≈8.4)的反应。室温时,用CO2传感器检测生成的气体,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实验如下表:

    实验装置

    编号

    锥形瓶中的

    试剂

    实验现象

    锥形瓶内CO2的浓度变化

    6.0 g 1 mol·L−1 NaHCO3溶液

    有极微量气泡生成,15 min后测得溶液的pH无明显变化

    6.0 g 1 mol·L−1 NaHCO3溶液和0.1g镁条

    持续产生大量气泡(净化后可点燃),溶液中有白色浑浊生成。15 min后测得溶液的pH上升至9.0

    6.0 g H2O(滴有酚酞溶液)和0.1 g镁条

    镁条表面有微量气泡,一段时间后,镁条表面微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①可知,NaHCO3在溶液中可发生分解反应 B . 由②可知,镁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H2 C . 对比②③可知,室温下,NaHCO3溶液中c(H+)大于水中c(H+) D . 由②③推测,HCO3-可能对镁与H2O反应生成的Mg(OH)2覆膜有破坏作用
  • 1. (2024高三上·辽宁期末) 生产、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蒸馒头前,在和面过程中加入少量发酵粉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B

    葡萄酒中添加

    适量可以起到防腐、抗氧化的作用

    C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检测氨气管道

    氨气液化吸热

    D

    船员常在出海的轮船底部镶嵌锌块

    利用了外加电流法减轻船体腐蚀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一上·辽宁期末) 甲、乙两同学分别取A、B两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各10mL,分别向A、B溶液中通入不等量的CO2 , 充分反应后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1盐酸,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所加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2CO3属于(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CO2的结构式为
    2. (2) 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
    3. (3)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忽略溶液混合造成的体积变化,b点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d点生成的CO2的总体积为mL(换算成标准状况)。
    4. (4)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 1. (2024高一上·河北期末) 请用你学到的化学知识填空。

    I.实验空用固体配制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1) 需要固体g。
    2. (2) 配制溶液时,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
    3. (3)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时,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进行操作,配成的溶液的实际浓度(填“偏大”或“偏小”)。

    4. (4) II、某小组同学依据性质差异,采用比较的方法设计实验鉴别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I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水,A中温度计示数略有降低,B中温度计略开高.说明固体b与水作用的过程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可判断固体b为

    5. (5) 实验II中,向试管C和D中分别加入水,充分振荡,试管C中固体有剩余,试管D中固体完全溶解。

      ①判断固体d为(填化学式)。

      ②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填“C”或“D”)试管中红色较浅。

      ③实验Ⅲ中,分别向溶液e和溶液f中逐滴加入稀盐酸,F中开始滴加就可以观察到气泡;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E中开始无气泡产生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上·台州期末) 某小组对加热了的固体进行探究,取该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一定浓度的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d、e曲线对应的离子分别是 B . 样品溶液中 C . 加热前的总质量为33.6g D . 消耗盐酸的体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