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北仑模拟) 宋代《席上腐谈》记载了一则有趣的实验:“剧烧片纸纳空瓶,急覆于银盆水中,水皆涌入瓶,而瓶铿然有声……”。大意为:将剧烈燃烧的纸片放入空瓶,迅速把瓶倒扣在装有水的银盆中,水就会涌进瓶里,并且铿然有声。请你用初中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古人的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 1. (2024·乐清模拟) 某校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从丙村出发沿公路到丁村附近瞻仰烈士纪念碑.如图甲是活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由甲图可知,丁村位于丙村的方向.
    2. (2) 行程中同学们发现路边立有一个凸面镜(如图乙),你认为凸面镜最大可能位于点(选填“A”或“B”).
    3. (3) 活动后,同学们沿着山路登上青山.沿途大家发现山下的桃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同样的桃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4. (4) 登山运动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下图是部分的生理调节过程.

      由上图可知,在肌肉运动强度调节的过程中,人体参与的系统有(写出两个).

    5. (5) 结合上图小明认为肾上腺素也参与了以上的调节,下列事实支持小明观点的有____(多选).
  • 1. (2023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 (1) 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毫秒。
    2. (2) 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均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一同学猜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如果的确是“温度越高,声速越小”,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 (2023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可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线ON始终垂直于镜面。小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沿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O是AO的反射光线 B . 经过该次实验,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C . 倾斜纸板使ON不垂直于镜面,无法证明光的反射定律 D . 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F,反射光线将消失
  • 1. (2023七下·台州期中) 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 )

    A . 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 . 向北行驶,向左拐弯 C . 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 . 向西行驶,向右拐弯
  • 1. (2024·杭州模拟) 2021年12月9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授课。课上水球实验引人关注,王亚平老师站在距离水球处,我们能看到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像。接着向水球内注入气泡,能清楚的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关于上述实验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没有气泡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焦距 B . 注入气泡后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 注入气泡后,“正立”和“倒立”的像都是虚像 D . “正立”的像是光经过2次折射所成
  • 1. (2024·杭州模拟) 如图甲所示是小金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2. (2) 小金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测出来蜡烛和像的位置以及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后,让蜡烛以的速度在桌面上沿着平面镜向右水平直线移动,像相对于蜡烛的速度是
    3. (3) 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选填“亮”或“暗”);
    4. (4) 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沿原来位置直线向右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____。
  • 1. 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 (1) 探究活动1: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过程

      现象

      结论

      一名同学轻敲桌子的一端,另一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另一端的桌面上,堵住另一只耳朵

      能听到敲击声

      声音能在中传播

      玻璃鱼缸中盛有水,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敲鱼缸上沿

      金鱼立即受惊游动

      声音能在中传播

    2. (2) 探究活动2: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①将一只电铃放在密封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此时听到电铃声。

      ②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电铃声逐渐变

      ③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电铃声又逐渐变

      ④推理: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就完全图电铃声了。以上研究方法称为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

  • 1. 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是以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这里采用了法)。
  • 1. 回声及回声测距。
    1. (1)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会被回来形成回声。
    2. (2)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时,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如果于0.1s,便无法区分开来,此时回声能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说话,听起来比在屋外说话响亮,就是这个道理。

      回声测距中,声源不动时,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等于从声源发出声音到声源接收到声音时声音传播路程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