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
    A .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发生反应 B . 生石灰溶于水 C . 木炭燃烧 D .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 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 .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 . 人类可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1.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测出,反应前后①烧杯中的温度升高,②烧杯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 NaOH 溶液跟盐酸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Ba(OH)2·8H2O 跟 NH4Cl的反应是反应。

  • 1. 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 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 塞紧瓶塞, 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 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 (1) 图乙中, 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2. (2) 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多少克? (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3) 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 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1. 取一段镁条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摸试管外壁会感觉发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中无明显现象 B . 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 .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 D . 反应说明镁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 1. 如图所示, 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 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即可构成化学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B .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小 C . 实验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D . 涉及的反应为 
  • 1. (2023九上·安吉月考) 2023年3月19日第十五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在澳门顺利闭幕,通过此次大赛,引导更多的大中小学生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走进科技。

    1. (1) 某些机器人的内部用到聚氨酯,聚氨酯属于(填“合成材料”或“合金”)。
    2. (2) 机器人工作时常采用锂电池组,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Li + MnO₂= LiMnO₂的氧化还原反应,该电池组充电时将相应的能量转化为能。
  • 1. (2023九上·杭州月考)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 (3) 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 1. (2023九上·绍兴期中)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首先发明火箭这一事实被世界所公认。宋朝时的爆竹、明朝时出现的“火龙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的万户进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如图甲),成为载人飞行先驱。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如图乙)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材料三: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万户的升空试验原理基本相同。现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喷气发动机(如图丙)升空的,而喷气发动机是利用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燃气经喷管向后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向前的动力。

    1. (1) 如图甲,万户升空试验所用火箭的燃料为“黑火药“,黑火药爆炸的原理为:2KNO3+S+3C═X+N2↑+3CO2↑,其中反应物硝酸钾属于类物质,物质X的化学式
    2. (2) 如图乙,火箭上升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____能。
    3. (3) 若万户升空后有一段时间是出于匀速上升状态,则此时间段内他机械能是。(选填“不断增加”或“保持不变”“不断减小”)
  • 1. (2023九上·绍兴期中) 收集和识别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任务,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能成为对应观点只能根据的是(  )
    A .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B . 甲烷中含碳元素 C . 机械能守恒 D . 食物含有内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