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海曙模拟)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炼锌装置剖面图如图所示。

    1. (1) 火法炼锌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2. (2) “其底铺薪”指利用燃烧的木柴将泥罐外的煤引燃。从煤的燃烧条件分析,用木柴引燃的作用是
  • 1. (2024·北仑模拟) 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当火焰正好被罩住时,最终完全熄灭。

    1. (1) 已知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根据该信息,可推断火焰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2. (2) 受热后的铜丝,表面会生成黑色物质(填化学式)。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黑色的表面又会变回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 1. (2023七下·北仑期中)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Ⅱ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 步骤Ⅰ、Ⅱ红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 . 该实验可以推测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 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可减少环境污染
  • 1. (2024七下·余姚期中) 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 . 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 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C . 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 . “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1. (2024八下·杭州期中) 每年都有因用火不当而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下列关于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 实验桌上酒精灯打翻看火,用湿抹布盖灭 C . 高楼发生火灾,应跳楼逃生 D . 电器着火,应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 1. (2024八下·杭州期中) 北京冬奥会水下机器人火炬对接,让无数网友看到了“水火相容”的情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情景展开了相关活动。

    查阅资料:火炬燃料丙烷的着火点:450℃;

    丙烷燃烧的实际温度400-900℃,取决于测定点相对火焰的位置。

    剧烈的燃烧反应能喷涌出高压炽热气体,能形成一个球形的气体罩

    1. (1) “水火相容”: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甲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2. (2) “水火不容”:将大试管向上移动一定高度,燃烧的白磷就熄灭了,其原因是:
    3. (3) 小组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火炬模型,请结合材料说明该火炬能在水中持续燃烧的理由: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 ) 

    A . 灶内的木材变更多 B . 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 . 木材接触更多空气 D . 木材的导热性变强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根据如图分析,P点无法燃烧的原因是:。某同学实验时发现在N点该物质也无法燃烧,可能原因是

  • 1. (2023七下·宁波期中) 每年都有因用火不当而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桌上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 . 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 泡沫灭火器的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 森论着火时应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 1.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B .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 . 为了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 .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