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合肥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风景,可以目见,可以耳闻,可以想象。如何发现风景,如何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对上述文字你有何思考?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观往而知来。                                                 ——《列子.说符》

    ②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聪明人对现在与未来的事唯恐应付不暇,对既往的事岂能再去计较。—— 培根

    ③我站在今天设想过去又幻想未来,过去和未来在今天随意交叉,因而过去和未来都刮着现在的风。—— 史铁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 1. (2024高三下·贵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四章》第十一章)

    事物中的“有”给人便利,而其中的“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有”,如“成功”,在于“无”发挥作用,如摒弃私心、杂念等,让“私心、杂念”等成为一种“无”的存在。反过来说,不肯“无”,故不能“有”。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各种“有”和“无”的权衡、选择,这些都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4高二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

    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4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社会交往中,共情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会共情首先就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悦纳自己的情绪。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也能关注他人,善于倾听。他们能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想法,从而降低人际交往中的防备心理,代之以更积极的交流状态,更好地解决问题。

    但是共情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理解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当代青年们学会在多元的社会中,要学会共情,找到共同的声音,理解和接纳彼此的差异。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3高一下·韶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群人之中,总有大家渴望追赶的“最好”榜样;一个人心中,也总有梦想达到的“最好”目标。“最好”能引领我们变得“更好”,但是也容易变成前进的阻力——不少人在难以成为“最好”时,便会放弃变得“更好”的努力。所以,西方有句谚语:“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如何协调“更好”与“最好”的关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2023高二下·韶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人与海》描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展现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材料二,漫漫征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至关重要;而当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时,尤须以精神对决。紧要之时,唯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冲破险阻、闯关夺隘,为实现目标提供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也引发了广泛的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近期,某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监测应用,该应用通过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预警服务。然而,这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健康数据可能被滥用的担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